孕沙成珠,大学生“双创”教育“论剑”蚌埠 校园创业,岁值“芳华” 陈忠卫:大学生双创要拥抱新时代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1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16期  下一期
陈忠卫:大学生双创要拥抱新时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 华 发布日期:2017-12-29 12:32:21

  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校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忠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双创”教育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度思考“教”、“学”、“行”。
  当前,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创新、创业精神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三届大学生创业案例暨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今年的主题是“企业家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与路径”,继续聚焦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陈忠卫说,今年的研讨会较往年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参与院校更多,范围更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所高校的五十多篇案例论文,不仅数量创往年之最,同时质量也更好,从总体上反映了我省乃至全国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实际水平。二是从创业案例来看,明显感觉到如今的大学生创业越来越活跃,一般规模不大,都以工作组、工作室、工作坊的形式出现,参与人员不超过60人,项目标的多为自身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发与应用领域方面,并且开始深入挖掘校内的创业机会和资源,开展创业实践。
  谈到研讨会的实际价值和作用,陈忠卫显得意味深长。研讨会应该引发我们对大学生“双创”教育更多的深入思考,如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再就是如何落地实践,那就是怎么“行”?“实践证明,过去的静态知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思维活跃、更加崇尚自由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就启发我们要重新进行教材编写,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在如何鼓励学生学好、学有所用上多下功夫,推动富有激情、充满创业欲望的学生落地实践”。
  大学生创业不能一蹴而就。陈忠卫表示,从学校的层面,需要从单纯的教创业向育创业进行转变,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要多些关心和支持,加强高校创客空间与社会机构、企业的开放交流,吸引融资客和风险投资,实现校园创业跟社会创业接轨,实现无缝对接。避免一些好的项目因为学业、学制等客观因素而搁浅甚至夭折。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双创”要拥抱新时代,新时代更呼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

本报记者采访陈忠卫(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