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清醒的树 平凡中的发现 在花开的季节 雨碎湖西
07版:繁星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1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13期  下一期
雨碎湖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三(6)班 过雪晴 发布日期:2017-12-25 16:09:11

    工业小城掩在铜的厚绿里。矿冶的金属将小城般的众多江南之地铸成钢筋铁骨之身,而在机器的轰鸣与高楼的影子相隔的间隙地带,则是备受赞叹的粉墙黛瓦青瓷般的水乡。农业乡愁与工业刚直争妍斗艳,只有城北的一陂碎池,依旧恍若湮远的遗梦,偏居于铜城的身侧。
    西湖湿地不过假以“西湖”之名,其实是一片隐没在小城中却浩渺依常的沼泽荒池。极清极浅的池水映衬着池底黑色的淤泥,湿地在极遥远的卡车轰隆声下带着寂寞与孤独。被遗落的空梦总是孤独的,犹如深岭中的红梅,不过“寂寞倾城在空谷”罢了。
    仿佛直溯到文字以前,翻寻文明未及之时,江水之南的山岭仍是郁郁葱葱,而低地——在长江喜怒无常地随意挥洒间,一个又一个“波撼岳阳”的大湖如珍珠般相连,成片的湿地则又环绕着湖的倩影与江的波澜。
    江南,即使相对于那个水的狂想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千年,仍保留着水的标志与混沌未开,仍是“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荒凉,却也守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纯粹。而那“在水一方”说的不正是依偎在江水的湿地吗——一如眼前碎玉般的烟波微漾。
    西湖湿地的边缘被高出头顶的秋苇围绕。也许在另一个更名副其实的“湖”,那个更妩媚更熏得诱人醉的西湖,会发生“莲花过人头,莲子清如水”的故事,但这里只有裹满秋色寒霜的芦苇。那样柔软茂密地在风中摇晃,使人几乎分不清池水或苇究竟谁才是江水的后代。水是南境文明的底色,但水不仅是柔婉的,还是野生的,更是伤感的。逝水之殇,亦如南方的霏霏淫雨,难以触碰又如影随形,凄寒彻骨,绵延无尽。秋是属于江水与苇的季节,枫叶荻花与秋窗风雨在湿地公园略显其姿。
    秋色寂历雁声远,荡霭斜沉暗云飞。秋暮给湿地公园荡上一笔浓烈的余晖,无论惊橙骇黄及深不可泳的诡蓝乃至令人沉溺的苍黛,都无法准确描述那仿佛要消失在苇的轻雾中女孩的所思。亿万年演变自然自有其宁淡超远,但3000年读史亦有其壮阔波澜。从自然里走出的人类其实永远都是自然,只是或许是更复杂、或许是更迷乱的自然的身影罢了。人类站起身躯,勇敢地从自然安逸的法则和被安排好而本无须费心的命运怀中出走,是为了证明一个更独立、更好的自己,原不是为了对抗自然。自然一如村口苇丛边的母亲,安然地守护着人类的归宿,人类用尘世的刀光剑影、千年长叹也演绎着自然赋予我们的故事:团结或独立、求生抑或贪婪、性恶之于性善……道德是人类进化的结晶,自然无是无非,她足够理性,足以冷眼旁观。
    总希望那场景不是少年独上城楼的一场空梦:坐于西湖湿地之畔,伴以鸟鸣,伴以鹧鸪,从露水清晨到暗云飞渡,用一支笔去试图轻写尘世悲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