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7”年之最 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寻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向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知信仰点亮人生
06版:青年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1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12期  下一期
我的“17”年之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山学院团委副书记 邱 慧 发布日期:2017-12-22 10:56:35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说起

  2017年是我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第17个年头。2017年8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全国发行,鲜活的青年教材,生动的教育范本。成了这一年里我读过的最励志、最真诚、最感动的书籍。
  朱德庸曾说:“所谓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而17年于我而言,是一种坚守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顿时有了更为触动灵魂的共鸣。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
  我读完这本书时,第一反应就是青年喜欢听、听得进,肯定会“火”。果不其然,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在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中自发形成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话理想、谈奋斗的浓厚氛围,激励着无数青年发出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铮铮誓言,形成了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高度自觉。这是青年的呼声,更是人民领袖的魅力。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习近平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再来回味和咀嚼,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更能体会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语重心长、殷殷嘱托。我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青年工作的论述是对青年的关切与关怀,同时每一个字又是对自己知青岁月的深沉感悟。在那段日子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透过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所带来的极其强大的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这种震撼吸引着我,同样也吸引着广大青年走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习近平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最近,我经常在课余时间和各级团干部、团员、青年聊起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受和体会。广大青年发自内心地感到习近平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学生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广大青年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是李大钊对青年的勉励。今天的学生,时代性地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历史节点上,应当把党的创新理论和领袖指引的方向作为人生指南,自觉校正人生航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求学之路上行稳致远,走出一条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因为珍惜,所以懂得;因为热爱,所以执著。我的“17”年之最还在延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