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各级团组织学习传达省第十四次团代会精神 宣城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寿县正阳关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合肥市招募百名“雏鹰护卫” 合肥高新区完成2017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三举措”推进食品安全创城工作
0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1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12期  下一期
寿县正阳关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陈杰 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7-12-22 10:50:00

  扶贫不仅在于“输血”,更贵在于“造血”。寿县正阳关镇王祠村筹划新建一个属于村集体的粮食烘干厂房,这样既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烦恼,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5年时,王祠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是全县72个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9户610人。
  在县扶贫资金文件下发后,镇、村立即按照前期的规划、预算,进行了公开招标。王祠村粮食烘干厂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一百八十余万元,项目目前正在推进中,410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建成,烘干设备已安装完毕。虽说暂时还未投入运营,但现在已完成对外发包出租,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6万元,带动31户贫困户每年每稳定分红2000元。在烘干厂房投入运营后,不仅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使当地农民的粮食卖上好价钱,更能为该村贫困户增加多达数十个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