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夫妻毕业回乡创业开“花坊” 无偿献血十一载
08版:视觉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0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04期  下一期
无偿献血十一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李东 通讯员 李博 发布日期:2017-12-08 10:31:41

  “我做的都是小事,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献血到底”是萧县供电公司马井配电队队长潘胜利对无偿献血的感悟。1979年出生的潘胜利性格爽朗,工作上兢兢业业,爱学习,勤钻研,多次获宿州市、县供电公司“青年技能竞赛能手”和先进个人称号,被工友们称为“电工百事通”。
  “献血是一次偶然”。2006年7月1日,潘胜利去江苏省徐州市办事,在街上看到一辆采血车。突然,一个念头掠过,潘胜利在部队时就有个愿望:能在每年“七一”做一次奉献。正好当天是“七一”,他迈出了献血生涯的第一步。
  “刚上采血车时,有点紧张,一开始配合得不好,经过采血医生的解释和引导,几分钟后就完成了献血。”潘胜利回忆道。拿到第一本献血证时,潘胜利非常激动,自己能用血液延续别人的生命。
  寒来暑往,潘胜利已连续坚持献血11载,累计献血18次,献血量达7200毫升,几乎接近于2个成人的血量。六本鲜红的献血证、一本无偿献血荣誉证书记录着他多年来的献血经历,诉说着他的无私大爱。在徐州市爱心献血站、萧县血站都留下了潘胜利一次次捋起袖子无偿献血的身影。
  在坚持无偿献血的同时,潘胜利还影响、带动着身边的同事加入献血队伍,他的班组成员就有5人参加献血活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6名同事同时献血,为地震灾区受难者送去新鲜血液。目前,潘胜利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献血量超过了三万毫升。家人非常支持潘胜利献血,有很多次,妻子、儿子陪着他到血站。妻子说,若不是自己身体不允许,她一定加入献血队伍。潘胜利每次献血后,妻子总是给他做一些清淡的饮食,还会为他准备一些补品。
  2013年,他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举办的“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中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年被评为“萧县好人”。今年9月被评为“宿州好人”。
  □本报记者  李  东  通讯员  李  博/摄

 潘胜利在无偿献血
 潘胜利已经有18次献血经历
 奔波在乡间
 11月29日,潘胜利在寒风中带电作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