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良丽:扶贫不忘初心 胡云峰:用竹雕演绎徽州文化 黄睿铭:接近梦想的感觉很美妙
0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0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04期  下一期
胡云峰:用竹雕演绎徽州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12-08 10:42:29

  走进云峰徽州竹木雕刻店的竹雕陈列室,徽州雕刻的精湛技艺令人印象深刻。初见胡云峰,他看上去有些内敛,但是说到自己专注了十多年的竹雕,他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胡云峰是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人,父亲是木工,常为十里八乡的人们打制家具,尤其擅长雕花。耳濡目染之下,胡云峰也对木雕充满兴趣。上小学时,他就无师自通地手刻出一把精巧的小木刀,令人啧啧称奇。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他认认真真跟父亲学了两个月木工,打下一定的雕刻基础。
  当时,一位驻村干部发现胡云峰的雕刻天赋,这位干部与黄山市徽州区木雕大师洪建华相识。在这位好心人的引荐下,胡云峰得以跟随洪建华学艺。回忆那段历程,胡云峰最大的感受就是“累”:“第一步是用三角刀勾线,每天工作八个多小时,一天下来,手指有时候都不能动。半个月后,用平刀压线,再就是长达半年的临摹简单产品环节。越往后学就越难。有师兄告诉我,要在学习两年之后才能临摹成型。”胡云峰说。由于把兴趣化作热爱,再苦再累,胡云峰都没有退缩。最后,他的临摹品被师傅看中,收上去做进一步加工,算是得到了肯定。“当时有差不多60个人跟着洪老师学,而让他满意的也就五六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至今,胡云峰仍然为此感到骄傲。
  学习两年半,再做五年半学徒工,胡云峰跟着师傅学手艺整整八年,从一个生涩的门外汉成长为年轻的竹雕师。为了打开销路,他经常带着作品到上海市等地推销,纯手工作品得到不少好评。不过,他仍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许多方面还有短板。一次,一个客户偶然提及上海市嘉定竹刻博物馆内有不少精品,值得一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后,胡云峰每次去上海市,都要从市区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博物馆参观。“嘉定竹刻博物馆风格是竹雕艺术传统风格,徽派竹雕本身也借鉴其很多,确实大开眼界”。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拍照功能,胡云峰就早早入馆,细细琢磨,研究每一件藏品的精妙之处。后来他成了常客,博物馆工作人员就送了一些宣传册给他,当地安亭镇一个客户还向他展示了自己收藏的经典竹雕拓片。
  经过不断学习,胡云峰的技艺大有长进,他将国画的线条和韵味融入作品中,不断给竹雕加入新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风格。不过,竹雕是个慢工出细活的项目,一件不起眼的小作品,可能需要耗费几个月才能做好。胡云峰告诉记者,为了补贴家用,他和妻子开了一家烟酒店,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不能轻言放弃,虽然经营烟酒店和做竹雕有些“跨界”,但他并没有感到这其中存在落差。更让胡云峰深感责任重大的是他自己带了几名徒弟。“千万不要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学习,而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看着正在工作的弟子,胡云峰语重心长地说。
  在“快餐化”的时代,胡云峰作为私营小作坊的老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徽商的“骆驼”精神,坚守和丰富着传统文化艺术。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属于这个年纪的浮躁。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他悉心授艺近八年,吸收和带动一批人加入徽州雕刻队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竹雕、了解了徽州文化。

 □本报记者  谢婷婷/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