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第一中学校刊《心窗》
05版:我们的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9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9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长丰县第一中学校刊《心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11-27 13:41:43

  长丰县第一中学校刊《心窗》秉承“开启心灵之窗”的宗旨,以“自己办,自己看”的形式,始终坚持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热情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人文氛围。
  自2008年将校报《心窗报》升级为校刊《心窗》,每学期出版一期,至今已经出版了18期。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校刊编辑队伍,以老带新,结构分布合理,能与时俱进,满足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在学生中形成了踊跃投稿的氛围,学生以投稿为荣、以校刊为荣,校刊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学校史料的一个仓库。
  在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和编委会的大力帮助下,校刊《心窗》茁壮成长,先后获“安徽省优秀校刊评比特等奖”、“全国优秀校刊评比一等奖”。我校作为省级示范高中校报校刊联盟单位,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交流探讨活动,和兄弟学校的校报校刊切磋技艺,分享理念,以期待共同推动我省校报校刊品质的进一步发展。

校长寄语
  五十多年岁月铅华的洗礼,积淀了长丰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山,如没有水的萦绕则会失去灵秀;水,如没有山的陪伴则会失去神韵。我们的校园,如没有文化土壤的滋养则结不出甜美的果实,体现不出完美与和谐。如今的长丰一中,东校区锐意进取奇葩独秀,书香弥漫生机无限;西校区池山凉亭相映成趣,半亩方塘天开如鉴。五千七百多一中学子,愿你们在这方净土上诗意的栖息,创造共同的辉煌。
  作为长丰一中的校刊,《心窗》杂志承载着大家的思绪与理想已放飞三年。首夏犹清和,《心窗》又开启。在这继往开来的一期里,汇集了东西两校区近百位学子的作品,或追忆似水流年,或感怀舐犊情深,或吟咏化雨春风,或谱写无悔青春。新思路上,放飞着云卷云舒畅想;芳草地里,徜徉着花开花谢的惆怅。这是我们自己的刊物,也必将成为我们记忆中永远的珍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冬季,是拼搏的时节,愿《心窗》,陪伴大家迎接春的到来。
                                □长丰县第一中学校长  裴习胜
 


成长是一抹潇洒的痛

□高三(9)班  陈梦林
   辅导教师  轩传惺

  不知不觉,18年的光阴已在指间悄然滑过,当我再回首时,心中升起莫名的欣喜与惆怅,望着自己身后走过的脚印,突然泪流满面,曾记得有人说过“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那年,我七岁。爸爸、妈妈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我依然记得分别的场景,我的眼里盛满了泪水,妈妈更是眼睛红肿,沉重的氛围压抑着我们,我们默默地承受着不可名状的悲伤。那是我成长中第一次的痛的感觉,或许我还小,依赖性太强,或许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痛。后来的那些日子,我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可是他们年纪大了,不能理解我的心事。我开始慢慢沉默,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飞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感觉愈加强烈。
  惠特曼曾写过这么一段话:“在路斯易安,我看见一棵树正在生长,它孤独地站立着,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一生却长出这么快乐的叶子。”我开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我努力让自己学会独立,即使会痛,我也会笑着流泪,因为生活告诉我,这就是成长。
  那年,我13岁。从小,我的身体就不好,他们都说,我如林黛玉一般娇弱,弱不禁风,“体弱多病”成了我的代名词。从那年开始,我一直吃药,似乎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我开始感到自己的不幸与无助,我就像一个愚蠢的孩子,画地为牢,把自己困在里面,无法得到审判或救赎,我隐忍着走过黑暗,心里泛起悲伤浪潮。渐渐的,我开始喜欢中药的味道,因为那不为人知的苦涩可以掩盖内心隐隐的痛。
  或许逆境中更适合成长,瘫痪卧床的保尔柯察金用昂扬的斗志抒写了生命新的篇章,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用自信和坚强奏响了生活最美的乐曲,他们仿佛都在告诉我,我是幸运的。我开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坚强,我努力让自己学会忍耐,即使会痛,我也会笑着流泪,因为生活告诉我,这就是成长。
  今年,我18岁。与时光一起流浪着,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天,有时会猛然惊醒,我高三了,总是听别人说,高三是一段黑色的时光,我在题海里遨游着,同时也在奋力挣扎。我始终在黑夜里前行,看不见光明的影子,我逆着人流行走着,忍受着高不可攀的落寞与孤寂。我努力告诉自己,不痛不痛,真的不痛,可心里却盛满了悲伤,站在时间的光轴上看高三的潮起潮落,总害怕梦想的思念会越来越斑驳。
  或许只有忍耐孤独,才能造就成功,孤独的凡高为世人贡献出了伟大的《向日葵》;孤独的普鲁斯特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追忆似年华》,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独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我开始迎着朝阳奔跑,努力奋斗着,我不知道怎样的残酷在等待着我,也不去想明天是否依旧如歌,既然选择了破茧成蝶,疼痛的难过,便成了最美丽的衬托。
  时间的脚步仍然在前进——当再次回首时,我望着自己身后的成长足迹,欣慰地笑了。很感谢成长路上那些关于痛的记忆,它让我品尝了在逆风中飞翔的快乐。
  把曾经的自己藏好,将所有的迷惘遗忘,伪装成坚强的模样,因为这就是成长。


生活中的那点光

□高三(11)班  杨俐洁
    辅导教师  蒋  敏

  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在每天的机械运动中重复着枯燥;校园中的草木和书本中的理论一样,毫无生机。于是,我学着采撷人生路上的点滴光芒,借它们扫除眼前的阴霾,照亮前进的道路。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初冬,昨日还骄傲盛开的花朵已被秋风吹落,化作尘土。我竟在误打误撞中成为了高三学生。周围的人和事都变得紧张起来,我没有时间再去雨中漫步,也没有时间去观望变化万千的云朵。我的面前只有堆满的复习资料,脑袋里充满了数列、元素周期表、遗传家系图谱,圆周运动……
  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失败与不完美,正愈加强烈地打击我极强的自尊心。望着试卷上一个个刺眼的红叉,眼泪不禁在眼眶中打转。下课了,我仍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内心充满失落和迷茫。
  我抬起头,缓缓地望向窗外,从湛蓝的天空中泻下的金光猝不及防地进入我的眼睛,下意识地用手遮挡,慢慢的,我将手放下,让缕缕阳光流入心中。突然想起网上的一段话:“以45度角仰望天空,也是很美的,无法一览无余,却留下了更多的幻想。”是呀,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完美了。过分追求完美,结果只会是徒劳。试图去抓住千丝万缕的光影,不如留下美丽的空隙,让阳光洒进心灵。
  我微笑着面对这冲破黑暗迷茫的曙光,我相信暖阳将驱走寒冷,带来温暖与快乐,亦如我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
  伴着“叮零零”的铃声,课堂又将拉开序幕,这时,“开心果”抱着大袋零食一颠一颠冲进教室,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座位上,引得我们一阵发笑。课堂上,每当老师说一句,他总是会在下面附合一句,常常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也就是他的颇有“牺牲自己,娱乐大家”的精神,让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虽然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却也是学习生活中耀眼的光芒。
  这些温暖难忘的一言一行,让我收集到了豁达、乐观 ,以及不一样的人生思考。慢慢的,心也在成长。生活中,我将一点一滴的光芒收起来,装满行囊,照亮前方的路。


青春的散记

□高三(6)班  程龙云
   辅导教师  陶新星

  静静的午后,面对纷繁的作业无力地叹口气,无意间抬头,窗外那原本葱翠的白桦只剩下光秃的枝干了。
停下笔,微微愣神,已是11月了。
  教室外走廊上的“硝烟”已散尽了,课间的嬉戏打闹已消失了,晚自习时的喧哗声已听不见了,一切关于光阴的物、事越来越模糊了。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走过了,就不再留恋,无论欢乐、悲伤,一切的一切,如同沙子从指缝间溜走,只剩下被岁月沉淀的斑驳的掌纹,纵横交错,把视线切割,支离破碎。
  没什么太大感伤,只感慨我们的无奈成长,而时光不会倒流,我们剩下的还有一场青春的战争——高考。
  有人充满期待,有人茫然无措,有人惶恐不安,有人信心满满。无论结果如何,大学本身已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目标、一个梦想、一个青春的印记。
  没有高考的青春是不完整的。
  对于高考总有种神圣的意味,感觉它离我很遥远,上了高三,却发现它就在我身边,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人问我高二、高三有什么区别,作为一个高三生,我想区别肯定有的,但并不像我们想的天差地别。上了高三,计划性很强,节奏快,时间紧,一切按部就班,至少看上去我们的复习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都是脆弱的孩子,害怕面对现实的冷漠、残酷,所以学会了躲避、学会了伪装。躲避现实,伪装成童真的模样。然后,我们倔强,我们任性,仿佛时光不曾变迁,可是在不经意的瞬间,眼神流露的是悲怆,心底肆虐地疼痛,却依然笑着欺骗自己,我们还没有长大。
  但人生不都是美好,总有些伤痛要自己经历,总有些悲哀是既定的结局,而我们总要长大……
  可以一旦长大,就再也回不去了。
  前段时间,碰到了一个初中同学,说她在上海打工。她比我大两岁,初中时还算熟识,第一眼见她,我没认出来,变化太多,让我陌生。她笑着跟我聊了几句,而我也笑笑作答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气氛显得尴尬。
  她看出我的窘迫,笑我还是老样子,随手拨了拨头发。眼前这张画着成熟妆容的面孔与记忆中那张稚气的面庞相比显出生活的味道。
  我的心涨涨的,像是被棉花慢慢塞满,而又柔软。
  人生就是这样的吧,结束,开始,再开始,再结束,无论如何,我们都将背负着各自的灾难和幸福,往前走,不回头。
  19岁,我就要毕业了。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一切变得郑重起来,那些青涩、稚气渐渐被抛弃,离别被慢慢提及。
  那些走过的路、坐过的椅子、说过的话、遇见的人在记忆里鲜明,而模糊的只有背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