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专题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绿色美学牵手美好生活新时代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杨益军 发布日期:2017-11-24 16:27:32 |
年过九旬的当代著名美学大家郭因接受本报专访从绿色美学感悟十九大报告 郭因近照
本报记者摄于2017年11月
郭因学术简介 1926年生,安徽省美学会、安徽省绿色文化绿色美学学会名誉会长,绿色美学理论的开创者,当代著名美学大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安徽省政协常委,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是以大量著述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其《艺廊思絮》曾风靡中国学术界与大学校园,其《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山水画美学简史》等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史论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他是当代美术史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尤其在研究中国古典绘画美学和新安画派方面成就卓著、影响巨大,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他倡导的技术美学与生活美学将“美育”延伸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2016年出版的12卷《郭因文存》收入了大文化、大美学、绿色文化、绿色美学、文艺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等方面内容,还收入了包括10年浩劫中秘密写作的《关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和未曾问世的《朱光潜评传》等著述,被称为全国美学界的重大成果和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郭因文存》这一鸿篇巨著为关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者提供了珍贵的典藏性文本。
20年前,我曾有幸采访过郭因,并写出郭因谈绿色美学的专访发表在本报《晨风》周刊。今年10月1日,在著名画家萧玉磊画展开幕式上,我惊喜地遇见鹤发童颜的郭因,20年未见,当我上前问候郭因时,眼前这位耄耋老人竟然不假思索喊出了我的名字,并告诉我,你写的那篇专访收入了《郭因文存》第12卷《世人评说郭因》。
关注现实、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郭因多年的习惯,身体硬朗的郭因精神矍铄,依旧像20年前那样保持着极为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学术活力,他敏锐观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动,对人类的命运、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前途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渗透于他丰盈的“大美学”研究成果之中。92岁的郭因曾对媒体记者表示已基本封笔,不接受任何任务,因为“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本报记者近日前往采访这位备受学界关注的当代著名美学大家时,谈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郭因深邃的目光瞬间闪现出兴奋的神情,他显得有许多话要说,当即表示就我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话题,从绿色美学角度书面回答我提出的采访话题。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将主动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使命,以绿色发展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之一“绿色”,契合了您力倡的绿色美学,作为绿色美学理论的开创者,您如何看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涉及“绿色”的阐述?
郭因: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并一再强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这鲜明地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郭因文存》中所有文字都贯串了“三和两美”的绿色观点,而第二卷更着重阐述了我“绿色文化”、“绿色美学”的系统观点。我曾作过一首题为“绿色之愿”的歌词:“愿五洲到处绿油油,愿江河万古涌清流,愿天空久久湛蓝,白云缓缓飘游。愿人类永恒相爱不相仇,对天地万物也一派温柔。愿一个个心灵摆脱贪婪而自由。愿生机与欢乐充溢全球。”我曾多次说过:“和谐为美,而美源于绿,绿是生机、是活力,是绵延不断的生命,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宽容,是一种互爱互助的善,是一种互渗互补的爱,是一种协调共进的和平,是一种普天同庆的欢乐。
我很高兴,因为我的观点似乎和习近平同志的思想高度契合。
记者:您是我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界首位提出绿色美学的学者,您提出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理论,引发学术界的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您一定注意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郭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大力发展生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这是追求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和谐的基础与前提,的确是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践行的。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的12卷600余万字的跨世纪文集《郭因文存》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令人关注的时代高度,您对此如何理解?
郭因: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基本精神是“道中庸”而“致中和”以达“极高明”,其核心内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内圣”而“外王”的仁政王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称之为“和谐文化”,它一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和谐的不懈追求,它一直把“天下和洽”、“天下大同”和全人类幸福看作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它与我国当代领导人先后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十分契合的。可以认为我国当代领导人的这种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形态。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特别强调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显然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我国当代的这种思想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就是:“人克服一切异化,复归人的本质,全面发展,自由自觉劳动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冲突根本解决。自然彻底人道主义,人彻底自然主义。一切人的自由以每个人的自由为前提和条件。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肉体。”这里面就蕴含了人类社会应是一个实现“三大和谐”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所以,更该认为,中国当代领导人的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更是十分必要、十分正确的。
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今年2月10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后,11月1日再次载入联合国决议,请您从绿色美学的角度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共鸣?
郭因: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这是势所必然的。
古今中外不少往圣先哲、志士仁人,不少先知先觉者,无不认为整个人类是相互依存,必须互爱互助协作共享。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在科技高度发展,地球成为地球村之后,这种认识更愈来愈成为一种人类共识。
我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关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中写过一则《小舟人类》:“地球已变成小舟,人类在相依为命,合作则俱生,斗殴则偕亡,人类要团结,国家要合作,民族要交融,人人都幸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当代,如果再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优先,一心想损人利己,是明显的不识时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一带一路”等的实践,显然大得人心。中国人民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一致奋起,勇于担当,大有作为,无负于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记者:11月上旬刚刚结束的北京“习特会”受到国内外热议,您对“习特会”的成就怎么看?
郭因: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美国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合作伙伴。这一次北京“习特会”的最主要成就就是已使美国成了我们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起码是向这个目标走了极其重要的一大步。
有的媒体对“习特会”成果只是注重“签署2500亿元大单,达成半岛核问题共识”,认为这两项成果轰动了世界。在我看来,这种看法不能说不对,但似乎还看得不够深远。
至于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的人说,这应归功于我们国家对美国的塑造力和引领力。我则认为,这种说法未免不够礼貌,也看浅了些。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的经济合作格局已经形成。第二,体现于习近平思想和外交风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天下和洽世界大同的正心诚意,显示了足以撼动人们心灵的感动力。第三,特朗普总统及其家庭成员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向往,对中国政治体制有了善意的理解和尊重。第四,世界人民希望中美合作而非对抗的共同心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也还有其他的一些或大或小的原因。
记者:在您的客厅里挂着费孝通书赠您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作为美学大家,您如何从当下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郭因:社会学家费孝通这16个字箴言提出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处原则,是全人类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对我们国家领导人先后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相当准确的简要诠释。
记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涉及青年的论述,请郭老给《安徽青年报》读者以青春寄语。
郭因: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愿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使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绵长;使全人类化干戈为玉帛,去乖戾致和祥,使世界永远芬芳,天地万物喜洋洋。
记者:大家都知道,您不仅是当代美学大家,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也是著名的书画家。2016年5月在亚明艺术馆举办的《郭因先生书画小品展》给诸多观者带来了难忘的艺术盛宴,您能否为本报留下珍贵的墨宝?
郭因随即到对面书房的案头,挥笔书写“与人民心连心 做人民的喉舌 吐人民的心声 二○一七年十一月写赠安徽青年报 郭因 时年九二”。
题毕,郭因似乎感觉意犹未尽,再次为本报挥毫赠言“倚天抽宝剑 五劈昆仑雪 分贻五大洲 环宇同凉热 引申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之意成此俚句写给安徽青年报留念 郭因 时年九二”。
独立寒秋
梦里家乡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