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慑人 刚硬折拗
07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7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7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豪气慑人 刚硬折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海燕 发布日期:2017-10-20 15:30:29

青年书法家苏海东书法艺术印象

  苏海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书法创作硕士研究生毕业(导师系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员,阜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阜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十余次获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参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
  苏海东擅长草书,关于他的草书,许多书法同道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的狂草写得潇潇洒洒,颠张醉素,一派神形,无论条屏、手卷、斗方、扇面均得心应手,皆成佳构。
  用笔活脱,墨色丰富,极具画意。
  说他的用笔凌厉飞动、结构的组合变化、字行的对比揖让、节奏的激烈迅畅都到达了极致。点画利落与长线回环,可谓满纸云烟,墨彩缤纷,无处不给人以青春朝气蓬勃之感。
  斗方、团扇见好就收,尤可忽见其妙;横卷自然节制,恰如其分;条幅大幅控笔自如,沉着痛快。
  说他正处于循古、出古的关键阶段,他已不甘心囿于古人、古法的束缚,努力在挣脱、创变并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符号。甚至有人断言,苏海东若能继续保持住这种对书法的热情与激情,他的草书必将有鱼龙之大变。
  同道所说的这些我皆认同。但我认为解读苏海东的成功之路还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着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人品、学问、才情、思想为四大要素,其中视人品修养为最重。
  苏海东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在同龄人中有口皆碑,说他真诚、正直、好友,不藏一点歪的、邪的,对朋友可把心肝晾晒在阳光之下。只有这种铿锵的人格方可铸造正大的艺术风格。
  书画之道,生发于传统,归之于性灵。不师传统则易于浅薄而无谱,过多地强调传统又易拘泥于传统而失谱。不是入了传统就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的。传统功力很深,把字写死的,没有一点时代气息的写字匠多的是,他们恐怕永远难入书法家之列。
  书法如同种地,有的农民在一亩三分地里种地,种一辈子地可能还是农民,产量也不能提高多少;而袁隆平种地就不一样了,一亩三分地能成就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作为书法家才情是第一位的,这是主观因素。而入传统、入古法,那是客观性的。没有主观的努力,再丰富的客观条件,也不定使你成为真正的书法家。苏海东成功的很大因素是因为他有才情和思想。
  他的最大特点表现在他对传统书法的一贯酷爱和深入骨髓的理解。
  对书法的爱好是苏海东从小生成的习惯,他几乎用其心力和精力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索,并在此领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不甘于后的艺术家开拓的才华。
  对古代书法,他博采众长,但最后则集中于张旭与怀素。
  酒酣兴发最常见,醉来把笔猛如虎。
  从苏海东的书法观之,虽学张旭、怀素,虽是大草,但已不见前贤的笔墨踪影。他像一个娴熟的魔术师,似乎在漫不经意中得心应手地嫁接了张旭、怀素的艺术元素,而捏塑了不同于前人的得意传神的艺术作品,并让观赏者在这些看似随意、实则煞费苦心的艺术形态中领悟到一种艰深和奥妙。
  我注意到他与道友江健龙的一段对话。江健龙说他写字的状态简直是对笔的蹂躏,像是和笔有仇似的。此话可见海东作书时“颠狂”的样子,颇像张旭和怀素。
  而苏海东则答:“手中无笔,笔在我心……”这话回答得真好。
  说“好”,是因为解开了“他就他”这个谜底。用心写字,他的字只能姓“苏”名“海东”,绝非像张旭和怀素。
  苏海东的书法如千里陈阵,能摆开架势,充分展延时可充分延展,大胆收敛时可大胆收敛,气概非凡,行笔用力,疾涩兼至,在读张旭和怀素的作品时,找不到这种感觉。我以为在古人那里找不到的感觉在他这里能找到,这就是一种创新。
  苏海东的书法见出了主体生命的努力、执拗、坚持与抗争,显示出一种自我结构的张力,总是以豪气慑人,风格强烈,而显示出刚硬折拗的品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视觉的思想方面去分析苏海东的作品。
  梅洛·庞蒂在他的《眼睛与精神》中有一段文字:“画家的世界是个可见世界,一个纯然可见的世界,一个近乎疯狂的世界,因为它之为整全的,却在于它只是局部的。
  “绘画以其究极的力量所揭示的是一种狂热,这种狂热本身就是视见本身,因为观看就是有距离的拥有,而绘画把这种奇特的拥有伸展到存在的各个方面,后者必须以某种方式使自身成为可见的,以进入绘画之中。”
  如果我们把画家视为书法家,把画视为书法,那么我们就又找到一把解读苏海东的钥匙。
  曾几何时,“时代精神”一词成为口味艺术的主导词,但何谓时代精神?
  没人作出准确的回答。
  写几首唐诗,写一遍毛泽东的“北国风光”,这就能体现时代精神吗?
  恐怕不能!
  数学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看来艺术很难。
  要读出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恐怕从文字中是读不出来,只能从书法书写的形态上、气象上才能够读出来,也只有从这里,才能读出书法历史的变迁,才能读出书法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
  读苏海东的作品,感觉我不是猜测他笔下的草书是什么字,而是在读他心中的世界。
  这个世界往往给我的是一个“多义的视觉”,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尽管眼睛的能力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受到挑战,但我从这种挑战中感觉到时代的气息,看到了艺术家的追求,品味到了书法的进步。
  所以艺术品与其说体现了物的“物性”,不如说体现了物的“人性”,或“人化”了的物性。
  从这个意义上解读苏海东,你才会感到,那纸上飞动的是他的生命和精神。

  □作者朱海燕系著名记者、诗人、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新闻记者最高荣誉奖——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全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曾任中国铁道建设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铁道部工管中心副主任,出版有新闻、文学及理论著作二十九余部。

 苏海东和导师胡抗美在一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