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线,以补短板、促均衡、抓质量为重点,扩大优质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提供更加公平、更为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过去五年,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六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事关教育发展的文件,形成了涵盖全面、目标明确的政策体系。
过去五年,教育投入持续增长。2016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820.37亿元,比2012年增加207.25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687.71亿元,比2012年增加175.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687.4亿元,比2012年增加175.4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68.73亿元,比2012年增加17.89亿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1440.48元,比2012年增加403.66元;人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440.26元,比2012年增加551.92元。
过去五年,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改扩建各类学校1838所,调减中小学702所,新建六安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六安市第二中学河西校区、毛坦厂中学东部新城校区、金寨职业学校,迁建霍邱县第一中学、金寨县第一中学、霍山职高、舒城师范学校等学校。实施了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1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截至2016年末,全市校园占地面积1696.70万平方米、校舍面积840.02万平方米,其中小学生、中学生均建筑面积比2012年小学增加1.38平方米、中学增加5.02平方米。全市各类学校拥有计算8.26万台、图书1540.26万册,生均占有图书20.27册;固定资产总值106.91亿元,生均固定资产值14070.8亿元。
过去五年,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三所,国家级示范职业高级中学一所,依托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六安市职业学校,成立了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全市所有县(区)都跨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行列;积极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了涵盖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体制共同发展的办学机制。
过去五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办教师3100人、特岗教师8788人、免费师范生60人。现有正高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6200名、一级教师1.9292万名。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10人,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470人,市级教坛新星541人,省特级教师104人(在职),省教坛新星4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为99.2%、特殊教育为90.2%、小学为100%、初中为100%、普通高中为98.2%、中等职业学校为90.2%。同时,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周转房制度。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交流校长353人、教师4500人。
过去五年,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投入各类资金39.55亿元,惠及近400万名中小学生。除金安区外,全区域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工程。普通高中招生、素质教育评价、教育招生考试管理平台等改革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招生模式、课程改革、培养方式、专业设置改革初见成效,职业教育呈现规模化发展。
过去五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0.45%、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8.0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3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9%。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小学生升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比2012年分别提高15.74、0.12、0.64、26.12和0.7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0.24%,初中辍学率为-0.03%,分别比2012年降低0.21和0.5个百分点。
数说六安教育
★五年间,教育总投入、人均教育经费总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和人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55%、12.55%、7.65%、7.64%、7.83%、12.65%和12.84%。
★截至2016年,校园宽带接入率为100%,校园网建有率为90.5%,班级多媒体覆盖率为88.86%,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为80%。
★五年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办教师3100人、特岗教师8788人、免费师范生6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为99.2%、特殊教育为90.2%、小学为100%、初中为100%、普通高中为98.2%、中等职业学校为90.2%。
局长访谈
为幸福六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六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夏跃武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对六安教育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评价的,过去五年是全市教育投入最大的一个时期,是全市学校校容校貌改变最大的一个时期,是全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最好的一个时期,是全市教育风气扭转最快的一个时期,是老百姓对教育工作最满意、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作为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我深有体会。具体来说,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风气得到根本扭转。五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每到招生季节,都出现封市委、市政府的门,堵政府门前路的现象,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削弱,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2011年8月起,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采用建学校扩资源、强管理抓规范等多种措施,规范了长期得不到规范的招生和办学行为,消除了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不规范、大班额现象,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好评,也引领了其他学段规范招生行为。
二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全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3年至2016年总共投入56.9亿元,新建学校25所,改扩建学校1089所,新增学位6万个,新增校舍面积68.3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14.6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38.1717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2亿元,新增图书166.5万册,新增计算机5.6万台,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覆盖。
三是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得到快速发展。从2013年起启动了《六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2016年,市政府开始实施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新建、改扩建学校。把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教育均衡相结合,通过撤、并、迁、建、扩,集中力量解决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布局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已新建、改扩建1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有效解决了城市扩容、学龄人口增加的突出问题。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分类分层发放农村教师生活补贴资金,将农村学校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保障乡村教师基本住房需求。对从教20年、30年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目前已为5402名乡村教师发放证书。评选出首届“皖西乡村好老师”40人、“我最喜爱的乡村好教师”10名。积极探索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推进城区内学校间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实现义务教育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未来五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壮大职业教育,有序推进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为幸福六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