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兴办特色职业教育,通过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等多种举措,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市建设,努力培育“滁州工匠”,去年,近七成毕业生近万名技能型人才在本地就业,为全市推动“五个发展”、实现“四个翻番”、冲刺总量全省第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0所中等职业学校因地制宜、围绕支柱产业办特色职业教育,以名师引领、集团办学、校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滁州工匠”,就业率达98.52%,其中本地就业率占七成以上,为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人才用工保障。
紧紧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地方传统(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设置专业,逐步形成适应皖江城市带、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开发建设需要的专业集群。目前开设40个专业、176个专业点,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特色产业吻合度达90%以上。组建滁州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主办专业与三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初步形成教学链、岗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与集团内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4个,为集团内企业“订单培养”4740余人,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每年达2万人以上。组织中等职业学校与150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引入16家企业入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校园招聘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去年为全市企业培训员工九千一百多人。
坚持政府主导 努力建设职教强市
多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落实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确保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并按照地方教育附加费30%的比例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及时制定本地中职生均拨款标准,确保标准不降低并及时兑现。三是实行普惠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
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的意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职业院校学生免学杂费及就业补助政策。免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杂费,免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高职学生学费,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的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补助资金基础上,对于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职业院校学生,在滁州市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一次性给予3000元就业补助。
每年都开展规模宏大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展了启动仪式、为民服务、教学成果展示、校企合作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各界直观感受职业教育的精彩,激发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术技能。全市共开展便民服务40余场次,所有职业院校都开放了校园,开放大型骨干企业25家,举办集中宣传66场次。
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每个县(市、区)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市重点打造10所中等职业学校。市政府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将市机电工程学校与滁州技师学院进行整合,成立新的市机电工程学校(滁州技师学院)。
统筹专业设置。以专业资质清查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推动各中等职业学校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增设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创建示范专业,强化骨干专业,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形成与皖江城市带、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开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专业集群。
统筹中高职协调发展。统筹市域内两所高职院校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衔接、教学科研、实训资源共享合作,制定了13个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建立了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2016年,我市中职学生通过“知识+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升入二本院校达443人,比上年增加56%,录取率达36.4%。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成立滁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55个立项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对立项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质量的检查和督促。开展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督查,强化质量提升工程资金使用管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滁州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从行业、企业聘用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机制,职业院校核定编制总额内,按照不低于20%的编制数,按需聘请紧缺专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切实规范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建立11个省级名师工作坊,近100名省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参与名师工作坊建设。
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实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8门、市级精品课程32门、网络课程16门,开发42门校本课程,编写了14门项目化课程教材。
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举办校园技能节、比赛周、活动月,参加市级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市参加省2016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举夺得金牌18枚、银牌44枚、铜牌46枚,团体总分268分,比上年增加23分,继2015年取得全省第三名后,蝉联全省第三名。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得银牌五枚、铜牌六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2013年5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调研
2017年5月7日,“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学生茶艺展示
2017年5月7日,“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学生作品展示
数说变化
局长访谈
练就过硬基本功打造教育升级版
□滁州市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李中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滁州教育人牢记使命担当,着力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下足“硬功夫”,提升“软实力”,打造 “升级版”,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在“全面”、“一贯”上下功夫。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课题和永久使命,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认真、持之以恒地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防止以偏概全、时紧时松。当前,特别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结合中小学生特点,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强举措、重养成、见成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位学生融入血脉的固有品质。努力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会借助文化知识不断学习、探索、创造未来世界。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着力在“均衡”、“公平”上下功夫。要长期不懈地抓好教育公平、实现成果共享,就是要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这是教育系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我们在实现孩子“有学上”的基础上,正在努力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经过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已经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基本均衡之后,提升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公平,惠及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仍然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积极引导学校内涵发展,着力在“特色”、“品质”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是要防止千校一面、有形无神。学校要办出特色,核心在校长,关键在教师。在办学实践中,一些走在前面的学校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提供了启迪。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为指针,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各显其能、各展所长、百花齐放、群芳争艳的喜人局面。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在“高品”、“优质”上下功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引路人”总要求,要防止庸庸碌碌、固步自封,千方百计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帮助教师把师德师风之魂树牢,把业务知识之根扎稳,把创新创造之花迸发。努力营造教师文化,使拒绝平庸、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成为我市广大教师的共同品质。把服务教师的工作做实,把对教师的高标准奠定在对教师的高质量服务基础之上,奠定在与教师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与信任基础之上,真正让广大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和事业的崇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