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颍州中学的变迁看均衡教育发展
颍州中学校园鸟瞰
名校搬迁 颍州中学华丽诞生
在2014年1月召开的阜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时任阜阳市市长(现市委书记)李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阜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首战告捷,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阜阳市第三中学整体搬迁到城南新区新校区。
据史料记载,宋皇祐年间,欧阳修在颍州西湖之畔建西湖书院。清乾隆年间,西湖书院迁至第三中学校址,并更名为清颍书院。1906年,汪大策等有识之士将清颍书院改造为清颍中学堂,由此沿革而来的第三中学是阜阳市创办最早的一所中学,该校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周边商铺密集,是老城区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第三中学老校区处于这样的位置,听说要搬迁城南新区,这里自然令开发商眼馋,但让开发商失望的是在这所百年名校搬迁之后,阜阳市政府随即决定把第三中学老校区移交颍州区办学。
这对义务均衡教育发展正在迎接国家验收的颍州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为缓解老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颍州区决定在第三中学老校区基础上,重组和老校区一墙之隔的清颍中学创办颍州中学。
伴随均衡教育的时代节拍,2014年8月,颍州中学华丽诞生。
凝心聚力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受场地狭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颍州中学前身清颍中学距离办人民满意教育仍有很大差距,学校的发展一直在夹缝中生存。
颍州区接管第三中学老校区之后,乘势而为,面向全市公开招考校长,选聘优秀教师,拉开了把颍州中学打造成优质名校的序幕,拥有东西两个校区的颍州中学,占地3.22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2014年秋季开学,在原清颍中学八年级、九年级18个班的基础上,当年招收16个班800名七年级学生,目前拥有48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余人,比搬迁前增加了20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
2015年2月,首届阜阳市名师、第四届阜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陈荒龙走马上任颍州中学校长,从教师、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副校长一路走来的陈荒龙,深知颍州中学要想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必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颍州中学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优秀教师50余人,其中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38人。
为最大限度释放出每位教职工的内在潜能,该校决策层一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尽最大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职称聘任问题是许多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学校决策层主动作为,在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支持下,一批骨干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开办教职工食堂解决中餐,教职工在学校找到了家的感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教研工作中;通过解决教职工子女就学等问题,排解了教职工后顾之忧,从而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
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该校在着力抓好师表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的同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做好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大文章。通过开展教师岗位业务大练兵和中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大比武活动,营造你追我赶、敬业爱岗、人人奋发进取的浓厚氛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强化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连续两年组织教师到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参加班主任管理和德育管理高级研修班,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与时俱进的责任感;通过开展读书节、朗诵会等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为依托,让读好书、好读书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泓清泉;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实施课题研究战略,让有效教研成为拉动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加速器;通过倡导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真心实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大大激发了教职工以校为家的主人翁意识。
人心齐,泰山移。在这所美丽如画的阜阳市花园式学校,教职工精神饱满,人人敬业奉献,个个不甘落后,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无处不在。
学有所长 素质教育异彩纷呈
该校别开生面的德育活动令人耳目一新。通过举办《古韵·书香》经典诵读配乐诗歌朗诵大赛、《古韵·墨香》师生古诗词书画创作大赛和组织学生研学旅行不断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内涵。学校以广播站为载体,由校团委于每周二至周五晨读前,用三分钟左右时间播送一篇德育美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熏陶,这种润物无声的“德育精神早餐”,潜移默化唤醒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良知,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我们绝不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而是以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促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陈荒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知识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近年来,该校先后组建了机器人、航模、剪纸、乒乓球、手球、足球等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一批特长生被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破格录取。在阜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该校乒乓球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其中男子甲组获团体冠军、单打前三名,男子乙组、女子甲组和女子乙组获团体亚军,女子甲、乙组单打获第二、第三。该校手球队获省青少年女子手球锦标赛乙组亚军。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该校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科普中国校园e站服务示范点。
该校机器人社团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3月,在世界教育机器人(WER)中国组织委员会华东地区公开赛中,获创新精神奖和两个最具含金量项目一等奖。5月,获阜阳市首届机器人大赛一等奖。7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WRC全国机器人大赛上,以总成绩第三名闯入总决赛。8月,获2017世界机器人北京国际公开赛二等奖。该校依托几年来累积的机器人比赛经验优势,围绕现有的机器人教材与信息科技、物理等学科,坚持“兴趣优先,活动主导,资源为本”的原则,开展与完善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意志品质与协作能力。将机器人研究作为校本课程,在学校全面铺开,把机器人课程打造成该校的科技品牌、精塑特色项目。
颍州中学以有目共睹的办学成果正逐步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优质名校。该校教职工并未在掌声中陶醉,他们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制高点进发,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假期仍面向学生开放的阅览室
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科学技术协会及颍州区领导出席在颍州中学举办的首届阜阳市机器人大赛
相关媒体在颍州中学科技体验馆采访校长陈荒龙
为颍州中学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站授牌
特约点评
整合资源升华办学内涵
□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局长 白 莽
阜阳市第三中学整体搬迁城南新区后,有效扩充了城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在第三中学老校区创办的颍州中学呈现出蓬勃生机,原清颍中学校区创办小学后,大大缓解了城区小学的招生压力,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可谓一棋走活,满盘皆赢。
近几年来,随着颍州区均衡教育的强力推进,一批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这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硬件提升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办学内涵,如何在城乡教育硬件“零差别”环境下,抢占教育发展先机,向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迈进,成为摆在颍州教育人面前的崭新课题。
颍州中学传承着百年名校的文化脉络,学校决策层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力倡并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职工以校为家的主人公情怀难能可贵。
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如今已成为颍州中学腾飞的引擎,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教育无从谈起。颍州中学乘均衡教育的东风,推出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系列举措,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消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颍州中学找准升华办学内涵的着力点,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活动菜单,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快乐中找到自信,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向优质均衡迈进的当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刻不容缓,颍州中学通过成果丰硕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学有特长,努力让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出彩人生奠基,此举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