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丽:做“折翼天使”的爱心妈妈 王侠:让更多农村娃享受足球的快乐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6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周玲丽:做“折翼天使”的爱心妈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7-09-13 11:07:14

  她满怀青春梦想,走进无声的世界,从此和残疾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秉承专业精神,让阳光照进孤独症孩子的心灵。8年努力,她参与建设并管理的星光儿童康复中心走在全省前列。
  她怀揣大爱之心,积极组织并参与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关爱。
  她就是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星光儿童康复中心教师周玲丽——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没有鲜花掌声的陪伴,却一直守着那份寂寞,在孩子们无声的世界唱出一首悠扬的歌。
  走进该中心,经常能听到几个聋哑幼儿在学儿歌,稚嫩的声音说着并不流畅的字符。能让有残余听力的聋哑孩子开口说话、让智障儿童学会生活自理、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是周玲丽教学生涯最大的心愿。
  1994年,刚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周玲丽到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了特殊教育教师。尽管在校学习时就有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她第一次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心里还是震撼了。当时,她就下定决心愿尽最大努力让这些“折翼天使”重新展翅飞翔。从教23年来,周玲丽凭借着爱心、耐心和卓越的教学能力,使许多失聪的孩子学会了说话。
  她善于换位思考,擅长与学生家长打交道。每当新学期开学,总会有一些着急的家长问一些年轻教师“我的孩子怎么还不会说话呢”,甚至还会怀疑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周玲丽知道这些家长心态与一般的家长不同,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特殊教育学校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自己必须理解他们,耐心地安抚,再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提供康复训练,做好社会融合教育。
  教育教学中,周玲丽充满爱心和耐心。七八岁聋哑儿童刚住进学校,通常感到陌生和害怕。周玲丽便带着他们熟悉校园,手把手地教他们洗碗洗衣、铺床叠被;她总是随身带着小镜子,随时随地教孩子学说话、对着镜子纠正口形,一个简单的“你好”、“谢谢”,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她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改变过去枯燥讲解的方式,通过小品剧让孩子形象感知课文内容。
  2008年10月,该校搬到新校址,周玲丽勇于接受挑战,主动承担了该校星光儿童康复中心的筹建工作。她潜心学习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理论知识,了解全国康复领域的最新动态。走访各区(县)残疾人联合会、社区、医院,调查马鞍山市六周岁以下的各类残疾儿童,掌握了全市6周岁以下三百多名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逐一打电话联系。一些家长一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电话,就会非常敏感和排斥,有的甚至在电话里就谩骂和拒绝:“我家孩子好得很,说我家孩子有问题,你脑子才有问题呢。”
  家长的不理解让周玲丽感觉到委屈,也激起了她坚持办好康复中心的信念。四个月后,周玲丽的聋儿康复班只来了五个孩子,随之而来的还有家长疑惑的眼神和窃窃私语。但她没有放弃,一个人撑起一个部门,既是管理者,也是唯一的康复教师。每天,她都要对孩子们进行听力唤醒训练和发音器官训练。为了“扣”准一个音,重复几百遍是常有的事。被家长和孩子们称作“大管家”的她,不仅要帮助孩子们做康复训练,生活中的琐事也会一一关注,给孩子们办生日会,带他们出去玩,让孩子们积极融入社会,觉得自己并不“特殊”……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最早的五个学生,两个转入了普通小学,一个转入普通幼儿园。
  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孩子得到康复的希望,2009年11月,“星光”开设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班,2010年10月开设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班。此外,她通过各方努力,在省残疾人联合会争取项目支持,实现了学前残疾儿童的全免费康复,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孩子的家庭经济困难。
  随着孤独症儿童年龄的增长,七周岁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无处上学的现象日渐突出,在各方面的支持下,2013年开始,周玲丽在全省率先尝试孤独症儿童义务班的教学,并探索出科学评估、动态管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从2011年起,不断有孩子从康复中心走出,转入普通学校上学,与普通孩子无异。也是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家长领着孩子慕名而来。
  通过八年的努力,该中心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并填补了马鞍山市各类残疾儿童学前康复的空白。目前在训的听障、智障、自闭症,儿童有100多名,已经康复的近70名儿童进入普通小学、幼儿园就读。康复一个儿童,解放一个家庭,每当看到孩子们不断进步,家长的喜悦溢于言表,周玲丽心中也充满了快乐。让这些孩子走进普通小学的教室,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融入主流社会是她最大的心愿。因为多康复一个孩子,就会为社会减轻一点负担,就会多一个幸福的家庭。

教师节心语
    今年又收了12名三周岁左右的聋儿,希望这些孩子经过三年的语言训练,能走进普通小学的教室,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学,听力障碍不再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阻碍,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后能经常听到他们悠扬的歌声。现在孤独症儿童越来越多,希望这群“星星的孩子”在全社会的帮助下不再孤独,大家能用包容、友爱、平等的心来接纳他们;在教师们的康复和教育后在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语言认知等方面有进步,家长不放弃,家校携手一起为这些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