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一个团队两个支教点十年初心
2017年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27位队员跨越四省,经过一千五百多千米的长途跋涉,二十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到了日夜牵绊的巴蜀大山深处,分成两队抵达四川省达州市保利时希望小学和四川省南充市新祠堂村小学进行支教。
据悉,该团队自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薪火相传,10年如是,初心不改,义务支教,捧着数颗炽热的心去,不渝每一个盛夏。这是一场接力赛,跨越10年只为情系川皖。
队员们精心设置了基础课、教你巩固知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思想品德、历史、播音、音乐、手工等多彩课堂,帮助孩子们认知世界,快乐成长。
升旗仪式,支教队员带领孩子们以饱满精神状态敬礼国旗
是小老师,也是大朋友,陪他们学习,看他们笑
川队送课下乡,让知识走进每个学生的家中
创新活动,队员们给孩子们讲解如何正确洗手,帮孩子剪指甲、洗手
户外活动,带大家强身健体
一半是观摩,一半是实践。愿你们学会保护自己,愿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再无伤害
归 雁
早期受川队支教的留守儿童中已有十余名考上了本科院校,他们将会加入支教志愿者队伍,助山区支教的星星之火点亮更多地方。
曾经的尖山村学生,如今的川队队员练燕这样写道:
“八年前,川队第二届队员来到我的家乡——达州市大竹县金鸡乡,在这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时光,那时的我是懵懂渴学的学生;川队第10年,我来到尖山村,与孩子们相处了二十来天,此时的我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经历了八年的成长,我已不再像那时一样没心没肺,互换身份才体会到那时的哥哥、姐姐们的期待与责任。
“尽管时光荏苒,那一段记忆是时时回味而其乐无穷。当身份互换,才明白老师常说的:你们要什么我都知道,那是因为自己曾亲身经历过。大家刚来时,孩子们在村口迎接;赶集时,为听不懂方言的队员做翻译;因为洗漱台水龙头水花四溅而想出的小小技巧;上课时的小小动作;离别时在村口逗留的孩子;加上那些感动、不舍的泪水啊,一切都如那时的我们和他们那样相似。有记忆重现的场景,更有丰富回忆的内容。
“八年前,我学到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会因离别而不舍的一份情意;八年后,我没能教会孩子们多少知识,但我同样从他们身上受到了感动。一如那时的哥哥、姐姐对我们的期待,现在的我期待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声 音
我不知道,这20天大家获得了什么,我获得了同学们的感恩、微笑,队友们的照顾、扶持,冯叔叔、郑叔叔还有学长的教诲,我爱17川队,我爱这个我呆了两年的地方,明年还有机会,我愿意到这个地方,再呆上几天。不为别的,只为这里的山清水秀、这里的黎明、这里的你们,感恩,感谢。
——第10届川队队长 张流舰
日子很短,时间很快,可安徽到四川的道路太过漫长。如果你还能记住我们,如果你愿意等我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回去,我们一定会回去看你,从我这里到你那里,无论道路多么漫长。
——队员 曹寅飞
其实,离开每天都在发生,离开了是为认识新的人、遇见新的事,与他们也会渐渐疏远,到最后,才知道每次离开时的伤感,何其柔软,何其珍贵。
可是在我身上始终会留下与他们相处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扎根于我们一起生活的村小学。于是,这些天的我慢慢有了执念。就因为缘分相遇在这座城市,我亦如此,村小学,等我。
——队员 陈文奥
用新的幸福把遗憾包着,就这么朝着未来前进了,有再多的不舍也要狠心割舍。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那就是后来的我期待的。
——队员 邱令玮
坐在嘈杂的车厢当中,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色,伴着手机不断变动的信号,一切的一切都再一次归于平静、简单,平静、简单得就像那个小村庄一样,而那里的故事只有你我知道。 ——队员 秦义轩
边刷牙边看星星,很美。去山间听细雨淅沥,很美。赤脚踩在小溪的石头上,很美。世界上美丽的事物有很多,比如能与你们相遇就很美,比如能被你们怀念就很美,比如我们会再次相遇就很美。
——队员 李嘉丽
合 影
达州队与学生集体照
南充队与学生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