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迎江区教师的“特殊暑假” 桐城市教育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5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桐城市教育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记者 朱泽卫 发布日期:2017-08-23 16:13:26

  “党的政策真是好,把孩子上大学的钱送到了家门口,我要让孩子在大学里好好读书,将来好回报社会,感谢党和政府。”这是一位姓叶的家长对前来家门口办理学生资助贷款的桐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发自内心的话。
  8月15日清早,桐城市教育局组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勇、办事员雷锦标赴该市革命老区唐湾镇,上门为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在唐湾村村部,看到早已接到通知等候多时的村民,刘勇和雷锦标顾不上休息就投入到工作中,打开设备、连接网线……“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只要手续齐全,今天都给办到位。”“来,到这台电脑上先录入信息。”“身份证,大学录取通知书,民政办公室证明……”就这样一直忙碌着。为了不让上午来办理助学贷款的村民和学生跑往返路,他们顾不上镇、村干部多次催促吃午饭的邀约,一直忙到下午1时30分才将最后一位办理贷款的村民和学生送走,方才去食堂吃午饭。
  下午,马不停蹄地到该镇的八一村和长岭村,为急需助学贷款的十多名大学生办理了贷款手续。当天共为唐湾山区三个村的32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直到晚上8时多才回到城区的家中。
  此次零距离上门服务活动是该局在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举措,此举不仅为山区贫困家庭送去了及时雨,圆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学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