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也能传递大学精神 培训六岁孩子编程是“人工忽悠” 今年我省高招本科录取率超过43.2% 别再用朋友圈集赞来绑架孩子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4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47期  下一期
别再用朋友圈集赞来绑架孩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 涨 发布日期:2017-08-09 12:38:48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在湖南省长沙市一场幼儿足球赛中,名次通过网络点赞数的高低排名决定。最终冠军并非是在决赛中胜出的球队,而是另一支在网络平台中获得点赞数最多的球队,这让一些家长愤怒不已。
   足球比赛不看谁进球多,而是看谁获得点赞多,这样的玩法实在有点新颖。虽然赛事主办方解释,出此怪招是为了“淡化足球比赛的竞技性,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当中”。但在我看来,违反了进球多者胜这一基本的足球规律,就算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比赛中,他们踢的还算是足球比赛吗?不比场上表现,而是比网络上的人气,这比赛又有啥踢的必要呢?有的网友建议,把这一新规向国际足球联合会推介一下,要是未来足球比赛都是比“人多力量大”,最高兴的恐怕是国足了,拿个世界杯冠军都不在话下——借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足球,不是这么踢的。
   其实,主办方说是为了淡化竞技性,但为啥独独选中了网络点赞数来决定冠军,其真正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扩大比赛的知名度。借用各位参赛球队家长的朋友圈,发动各路亲朋好友来点赞,最终给比赛做一轮免费的广告。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套路已经见得太多了:拉票、集赞无处不在,你看重的是商家的一点小甜头,商家看重的是你朋友圈的免费“广告位”。连吃饭打折都要集三五十个赞,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说这是商家与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好指责的,但当拉票、集赞牵涉到了孩子、教育、评比等,就有点变味了。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的请求:“我家孩子正在参加滑轮比赛,请朋友给我这条朋友圈点赞,把排名顶上去”、“幼儿园评选最萌宝贝,朋友孩子是3号,麻烦投一票”,让人不胜其烦。虽然对这样的活动心生反感,但看着朋友为了拉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开动四海八荒的人脉,也许还私下给你发来了点赞链接,你不去投票又实在太不给面子。次数多了,无异于友情绑架,求赞的,点赞的,其实心里都不好受。
   对孩子而言,会起到错误的示范效应。有心理专家认为,频繁拉票、比拼点赞会无形中刺激孩子的虚荣心,票数多少很可能成为孩子们之间互相攀比的一个参照。此外,过于关注票数,还会让孩子忽视了真正值得重视的部分。举个例子,上述靠点赞决定冠军的比赛,小队员们真的能全身心享受足球吗?在场上随便应付应付,反正都知道关键不在比分,而在朋友圈里的“比分”。同理,比拼谁的特长最吸引人、谁的手工作品最好,不从专业评判出发,而全部靠集赞来分个高下,孩子们会觉得在以后的发展中靠人际关系就行了,自身的表现或者努力都不重要,这在价值观引导上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那些票数少的孩子会首先把错都怪在家长集赞不力上,而非反思自己是否还不够努力。
   请各路商家和教育机构高抬贵手,不要再用集赞、投票来绑架孩子和家长了。少一些排名和攀比,朋友圈更加清爽,孩子们的成长也少一点功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