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仙人掌 那一个地方 田园版画 心若如莲 蔫父寄语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9期  下一期
蔫父寄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蒙城县楚村中学 邓云龙 发布日期:2017-07-12 12:18:21

  我的父亲是个蔫性子人,亲戚中辈份长者都时常习惯称呼他“老蔫”。
  “老蔫”父亲做啥事都是慢腾腾的。这和他军人出身的阅历背景有点大相径庭,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父亲晚饭时能在母亲的唠叨中端着饭碗打起呼噜,且N次于我记忆深处,于我记忆深处的还有母亲对父亲不厌其烦的唠叨声:“你看看他倒是个啥人?吃着饭吃着饭都能睡着……”父亲总会随着碗筷的落地声慢腾腾地说:“哪睡着来?听着来。”尔后,他会倾身拾起自己“没睡着”的物证。这场景也以N次引起全家人的偷笑:“您没睡着,那您碗甭掉地上唉?”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笑他,笑着笑着蔫性子的父亲,我们长大成家啦。
  在长大成家了的兄弟姐妹记忆中,时时处处都珍藏有蔫父的影子——除夕前夜,蔫父总是自己写春联,横批是年复一年不变的“艰苦奋斗”和“勤俭持家”,为架车子、猪牛圈准备也都是年年重样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肥猪千头”、“牛羊满圈”之类的吉祥祝福字样。我想,这可能是那一代人对物质的图腾吧?每年,父亲写好的春联都是在邻居家午饭的鞭炮声中才慢节拍地张贴上门,在年节的喜庆中,父亲总是自己慢慢地完成刷酒杯、擦饭桌的活计,从不使唤我等晚辈们做个帮手。蔫父只有几杯酒下肚才话语多起来,慢斯条理地谈起他当年在部队打靶、扔手榴弹等军事训练的业绩,还会略有伤感地小声叹息受他小叔牵连在部队没提干就转业到地方的事,还会家教式地说起他在采石厂分管后勤和当厂长的人情事理,最后会警示教育说起他行好值班查夜偏逢单位丢东西受冤枉被调查的委屈……不急不躁地说着忆着岁月的彩虹风雨、忆着说着诸如“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半醉半醒的话语……
  此时,我知道蔫父醉啦,醉在一杯岁月的老酒里,老酒里散发着俭朴生活的酒香,酒香里隐含着蔫父的个性豪气。我从蔫父的酒杯里懵懂些许人生哲理:生活境遇可以逆转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有根须,所汲取的养分在岁月的坎坷里,或催人健康积极,或诱发颓废迷离。蔫父的性格是迷离的,对人事没有个性的鲜明表态,但没有颓废,因为在他的一生中,走路的气势一直保持着军人的姿态——昂首,挺胸,正步。我一直模仿着父亲这一走路的姿态,但却难以达到“紧睁眼,慢张嘴”的这种蔫境。
  蔫父不轻易表达他的教子理念,只有一个信念:“再穷也要让你上好学。”我在蔫父这样的信念下吃力地走进他所梦寐以求的大学,并在他不屑的赏识中走上领导岗位。于是,他开始真正为我的工作担心,临走前的那个中秋节,我回家送点节礼,他和母亲送我到小院门口的路上,蔫父慢腾腾地走向猪圈旁摘下一个大冬瓜,坚持让我把冬瓜放在车上,并站在车窗旁慢腾腾地说:“工作日别喝酒,南边的人绞毛”。我调侃说:“我喝酒不都是跟您学得吗?放心吧,现在工作纪律要求严,都不喝啦。单位的领导和老师对我都很好。”接下来就是“公家的东西甭沾,咱又不缺吃少穿的,还有城南的路好车辆多,开车慢点,可得注意安全……”蔫父好像还有好多话要说,但我急忽忽地应答着:“放心吧,沾,沾一身粉笔灰,您儿教个书能沾个啥?”
  没曾想,这次匆忙话别后再也听不到蔫父的声音了。
  我心沉沉。
  沉沉于痛忆蔫父寄语后远离的呼吸声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