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才”有策还得留才有道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情怀 高颜值录取通知书能更好传递大学气质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9期  下一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情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孙业春 发布日期:2017-07-12 12:19:47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强调人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用心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彰显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一、课程资源开发中挖掘人文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发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语课文《趵突泉》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具体描写了“泉城”济南三大名泉之一趵突泉的优美风姿,从中表达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留念、热爱、赞美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好的人文情感。我在教学时,事先布置学生了解一下本地有那些名泉,描述一下这些泉水的特点,或者讲述关于它的神奇传说,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再把趵突泉与之相比较。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对巢湖的汤池、香泉、半汤三大名泉如数家珍。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开放了整个语文教学。
   二、个性化阅读体验中感受人文情怀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人文荟萃,浓缩不少人文精华。如果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传统或现代的经典美文所蕴含的人文气质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学生们一定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12册《三亚落日》时,我请学生站起来,要求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摸不到)好,请你们坐下来,你们看(出示画面展示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等南国风光,配以优美轻柔的音乐,穿插鸟叫、风声、浪声,同时请学生范读课文)。有的学生情不自禁闭上眼睛,想象三亚绮丽的风光。然后我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体会三亚落日的变化,想象“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色”等明丽的色彩。通过读、说、体验使课文内容反映的价值取向得到挖掘,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将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领域。最终学生不仅发现了大自然中的美,更发现了人类创造的真、善、美,进而体会到那种关注自然、热爱祖国的深层次人文意识。
   三、课程评价中体现人文情怀
   语文课程评价应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用一些代表性的事实评价学生,客观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以及品行习惯的养成。班里有位学生喜欢吃瓜子,不怎么讲究个人卫生,作文写得很好,经常参加一些征文比赛,还获得了奖次。我就在他的作文评语上写道:“你聪颖好学,写了很多好文章,大家都喜欢你、羡慕你。可是放学路上、课间操场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在边走边吃瓜子,瓜子壳乱飞,好像不雅,这是谁呢?”我的这则评价先给予学生正确的表扬肯定,在客观地提出建议,最后以“问”收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整个评价字里行间都是人文性的鼓励、人文性的批评,学生读后定有新的感受。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更重要,需要教师具有博大的胸襟、良好的素养。针对“提问——回答——理问”的教学环节,要用心去评价每一个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题的学生,态度温和、真诚,语言人性化,课堂一定充满阳光和幸福感。
   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开展艺术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培养感性的人文气质。同时,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得到更大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