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候选人事迹简介 第五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和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评选投票规则
06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8期  下一期
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候选人事迹简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07-07 10:47:22

  (上接第五版)
  Y08张奕煊 男,2006年8月生,合肥工大附中小学部学生。
  张奕煊懂事孝顺、乖巧可爱,每天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爱动脑、勤探索、勇创新,在新闻中看到公交车大火造成人员伤亡之后,设计出一款带有报警装置固定安装的玻璃破碎器,能够解决安全锤丢失和不易击碎玻璃的问题。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与同学一起资助了两名失学儿童,每年春节前,都会和爱心人士一起去慰问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让老人们都能开开心心地过上温暖的春节。
  张奕煊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中国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国画银奖、书法银奖、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

  Y09张语洋 女,2005年11月生,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学生。
  张语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先天性肢体残疾(左手前臂残缺)。5岁时妈妈因病去世,家里也花去了所有积蓄。从此,爸爸每天加班加点挣钱养家,她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慢慢学会了做饭、洗衣、拖地等家务活,逐渐养成了自立自强、孝顺老人的品格。张语洋刻苦学习,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并屡获金奖。教室的笤帚坏了,她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新的;同学们钢笔没水了,她买几瓶墨水放在教室。
  张语洋获评合肥市第五届美德少年标兵荣誉称号。

  Y10陈俊伯 男,2006年8月生,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路第一小学学生。
  2016年10月12日中午,陈俊伯放学走到自家楼下时,发生了惊险一幕:邻居家一个3岁小女孩从三楼阳台坠落。紧要关头,陈俊伯来不及多想,快步往女童下坠的方向冲去,徒手接住了女童。由于惯性太大,接住女童的瞬间两人重重地摔倒在地。幸运的是女童坠落的地方是一片菜地。经检查,女童胳膊骨折,而小俊伯被撞得眼皮通红,肚子疼。陈俊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总能听到他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作为班干部,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榜样。
  陈俊伯获评“安徽好人”、阜阳市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11陈梓杰 男,2004年5月生,宣城市六中学生。
  陈梓杰11岁时父亲去世,他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学会了洗碗,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有一次妈妈生病了,他自己动手给妈妈炒了一碗饭。因为是第一次做饭,笨手笨脚的他不小心烫伤了手,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事,一点都不疼,妈妈,我已经长大能够照顾你了。”在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母亲节,他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零花钱为妈妈买来一束鲜花。在学习上,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社会中,他是个称职的小公民,加入义工协会,用小小的爱心奉献社会!
  陈梓杰获评宣城市“十佳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2金安琪 女,2002年8月生,马鞍山市和县濮集初级中学学生。
  金安琪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育有一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继母离家,父亲为筹措医药费四处借债,常年在外。爷爷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家里还有一个85岁祖奶奶要人照料,重担全落在奶奶身上。她自懂事起就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安慰爸爸、照顾弟弟,帮奶奶分担。她刻苦学习,连续两个学年获得年级总分排名第一。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送文化下乡”、帮助留守儿童等活动。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金安琪获评马鞍山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3赵伊扬 女,2006年10月生,马鞍山市湖东路四小学生。
  赵伊扬乐于助人,多次为小区附近一对生活窘困的清洁工夫妇送去衣服、食物等生活必须品。同校有一位高年级同学患了重病,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她学习努力,兴趣广泛,美术作品《水果》在“2015年度HCA少儿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另一幅作品《风筝》在《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18卷)暨“华夏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征稿活动中荣获美术贰等奖,并获得画集入编资格。
  赵伊扬多次被评为本校“三好学生”、“文明标兵”、“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

  Y14赵泽达 男,2004年10月生,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中心小学学生。
  赵泽达父亲罹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母亲患子宫肌瘤。懂事的赵泽达七岁便开始做家务:洗衣、煮饭、喂养家禽、服侍父母用药……赵泽达身体较弱患有心脏病,为了给家里省钱总是减量吃药。有一次在煮饭时,赵泽达突然晕倒在土灶台旁,幸亏邻居及时发现送医,才从死亡线上挽回了他的生命。他在校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他懂得只有自己取得最好的成绩才能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赵泽达获评池州市“十佳孝心少年”荣誉称号。

  Y15荀子禾 女,2003年8月生,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学生。
  荀子禾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外校领导老师来校参观时的“小导游”,是冒着凛冽寒风在学校门口执勤的大队委。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亲人眼里的“好闺女”。她利用节假日带农村留守儿童到公园做游戏。她是市广播电视台“爱国读书教育讲故事”栏目的小主播。2012年以来,先后获全省英语讲故事大赛特等奖,全省舞蹈大赛一等奖,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奖,全省爱国读书教育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ChinaSpeaks国际英语大赛(中国赛区)银奖。
  2016年,荀子禾获评蚌埠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6郭蓓蓓 女,2003年3月生,宿州市灵璧中学学生。
  郭蓓蓓品学兼优,热爱读书,自立自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她兴趣广泛,二胡5级,钢琴4级,国标舞专业铜级,并斩获多个奖项。郭蓓蓓患上重度再生障贫血,治疗难度大、医药费高昂,也不易找到配对成功的骨髓。郭蓓蓓乐观、坚强、勇敢,一边宽慰爸妈,一边忍受多次脊髓穿刺检查带来的痛苦。历时半年,她的各项指标就已经趋向稳定,良性发展。2016年新学期伊始,各项指标还没有达到正常的郭蓓蓓就要求回学校读书,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医生最终同意了。目前,她已重新踏进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开始了学习!
  郭蓓蓓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宿州市优秀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17陶锦祎 女,2004年11月生,淮南市潘集区泥河中心学校学生。
  陶锦祎的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爷爷脑梗,生活中她帮助年迈的奶奶照顾孤寡老人三爷爷以及智力障碍的弟弟。她乐于助人,低年级的同学洗不好衣服,她会替他们洗好衣服,晒干叠好。每到周末的晚上,她端来热水为奶奶洗脚洗头,为爷爷捶背。为了让老人们不感到孤独,常常陪老人散步聊天。她热爱公益,自发利用课余时间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脚印。她在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的点点滴滴中践行自己的文明意识。
  陶锦祎获评淮南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Y18梁作友 男,2004年7月生,淮北市相山区青杨小学学生。
  梁作友的父亲患肝癌去世,母亲精神病并肢体残疾。有亲戚提议要收养梁作友,将他的母亲送去敬老院。梁作友坚决不同意,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准备早饭,然后送到母亲面前,轻轻地吹凉,用小勺慢慢喂下。中午放学以后匆匆从学校赶回家做午饭,晚上给母亲洗脚、擦手、擦脸,照顾她入睡。他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梁作友却毫不畏惧,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梁作友获评本校美德少年、“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Y19程傲然 女,2006年7月出生,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二小学生。
  程傲然从2013年开始就注册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是社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她参与社区“城市生活驿站”公益宣传片的拍摄和访谈,借助自己的特长参加社区举办的“古筝进社区”文艺演出,演出期间募得的善款都全部捐给地震灾区和社区困难群体。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她主动清扫院中垃圾,为小区的环境整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年以来,她跟随社区心灵之爱社工队伍深入山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困难儿童等活动。
  程傲然获评黄山市“十佳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Y20熊如杨 女,2002年9月生,铜陵市郊区人,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中学学生。
  爸爸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今年2月份,熊如杨爸爸不幸离世),妈妈患有精神病,姐姐先天智障,家里所有的重担落在了年迈的外公外婆肩上。熊如杨8岁时,外公也不幸去世。熊如杨跟着外婆承担起了照顾全家人的重担,现在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熊如杨一个人在做。爸爸在世时她每天帮爸爸翻身洗漱,哄妈妈吃药、上山捡柴、下地摘菜、生火做饭、洗衣洗碗。她刻苦学习,把自己学习好方法推介给别的同学,和同学一道进步。
  熊如杨获评“安徽好人”、“铜陵好人”、铜陵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