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返乡大学生提供暑期见习岗位 潘秋:自筹经费办演唱会感恩母校致敬毕业季 近视手术“学生摘镜热”上线暑期档 图片新闻 “法医秦明”新作《守夜者》与读者见面 图片新闻 团濉溪县委:安全宣讲进校园 夏丹青:做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明灯
07版:江淮团情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6期  下一期
潘秋:自筹经费办演唱会感恩母校致敬毕业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刁文彬 本报记者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17-06-30 10:44:36

  潘秋,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参加校内外各类歌唱比赛,曾获全国高校最强音合肥赛区冠军、全国赛季军,全国校园歌手争霸赛安徽赛区总冠军、全国10强等荣誉。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大学期间载誉无数的他决定在毕业季举办学院历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向母校致敬,向母校道别。
  潘秋来自淮北市一个普通家庭。2004年,第一次接触音乐的潘秋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那时还在上小学的他,通过一片片CD、一张张专辑走进那满是音律的世界。九年级时,他进入了淮北市第七中学第一届艺体班,开始真正地学习音乐。
  2013年夏季,潘秋考取了合肥师范学院,掀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大学的学习让他对歌唱的理解有了新的提升,他努力地学歌练歌。“一年有365天,至少有340天在练歌,剩下的是因为生病或其他特殊情况才耽误了”。他用自己的生活费买了一个小音箱并配置了话筒,他把音响带到寝室,吃饭前他会先唱一会歌。此后,他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酒吧驻唱,丰富自己的舞台经验,参加社团和学生会的演出。他说,不管是几千人的大礼堂还是几十人的小舞台,都会用心用力地唱好每一首歌,这不仅是对自己的锻炼、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音乐的热爱。
  临近毕业,潘秋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母校告别,在生活广场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来表达感恩母校,纪念青春。办一场个人演唱会,谈何容易?他多次想过放弃,但教师的鼓励、朋友的支持,支撑着他一步步走了下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他说。
  2017年5月19日晚,潘秋个人演唱会在该校锦绣校区生活广场举行。演唱会上,潘秋演唱了两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听说》和《最后的夏天》,分别作为开场和结束歌曲。《最后的夏天》抒发出一名毕业生即将离校时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和对教师、同学的不舍之情,旋律舒缓优美,歌词抒情动人。潘秋用这首原创歌曲向校园里的最后一个夏天告别,表达了对母校的不舍,把演唱会推向了高潮。
  潘秋告诉记者,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无论是演唱水平还是舞台经验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感谢母校、老师对我的精心培养,让我在专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其中包括各类活动为我提供的机遇和平台。我会带着它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梦想前行,为感恩前行。”潘秋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