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朝阳:扶贫路上当先锋 最美青春献基层 并蒂莲开别样红
0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6期  下一期
李朝阳:扶贫路上当先锋 最美青春献基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06-30 10:50:47

  一位年轻的党员干部,从2014年以来,从皖北到皖南,两度下基层扶贫,一心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群众口中传颂的“好人”。他就是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朝阳。在工作与生活中,他处处带头,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山路十八弯,弯到村里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处大山深处的河口村,交通不便、整体贫困是村民昔日挥之不去的困扰。两年来,村民们看到了变化:家门口的路修通了、蘑菇有了销路、一块块光伏电池板要并网发电了……河口村村民们无不称赞李朝阳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党员、好干部。
  到河口村后,李朝阳和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成员对全村农户进行走访。“全村至少去过三百多家,摸底调查他们致贫的原因,寻找脱贫突破口”。李朝阳说,每个贫困家庭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要因地扶贫、因户扶贫,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两年来,河口村在李朝阳的带领下,制定了“整村推进”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筹集各类项目资金四百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李朝阳到河口村之前,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就已经开始结对帮扶这个偏僻的村子。合作社成立伊始,如何闯出销路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李朝阳和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成员好几次凌晨两三时跑到铜陵市的蔬菜批发市场了解情况,经过不懈努力,河口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出的大棚平菇渐渐打开了销路。
  2016年,在大棚平菇种植初获成功的基础上,李朝阳指导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扩大规模、丰富品种以提高效益。在继续发展大棚平菇种植的基础上,合作社种植了少量的香菇作为尝试,还注册了商标。
  李朝阳牵头成立的河口村秸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基地达到10亩,全年秸秆综合利用65吨,产平菇25万千克。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3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实践证明,这个发展项目在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效果明显”。
  组建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平菇种植、黄牛养殖、茶叶加工,一批贫困户率先脱贫致富。除此之外,李朝阳还高效利用帮扶经费建设村集体茶厂、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培育管理集体林场、实施光伏电站项目,打破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现象。
  当李朝阳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立即想到这是贫困山区脱贫的一个好机会。为此,他和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前做好了选址、选户等大量准备工作。
  李朝阳将申请这个项目的想法告诉村民们时,有人根本不相信:祖祖辈辈都是顶着太阳干活,如今太阳也能挣钱了?以前都是掏钱买国家的电,现在山村老百姓还能自己发电卖给国家?选好项目地址后,李朝阳向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汇报,及时解决了项目实施的差额资金问题。去年,河口村光伏扶贫项目已并网发电,“参与农户出3000元钱,就可以实现常态化增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河口村干群正满怀信心地奔跑在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上。深得村民信任与青睐的李朝阳先后获“安徽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16年5月“池州好人”、“2016年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整理

 李朝阳(左一)走访村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