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深入教学实践 培养符号意识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水平之我见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5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枞阳县枞阳小学 张启好 发布日期:2017-06-28 15:18:32

  学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桥梁,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思考。
  一、预设不足,容易影响使用效果
  一堂课,充分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而生成则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是教学艺术中最具有魅力的地方。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各种意外,如何处理好这些意外将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课件灵活生动,但并不是万能的,制作课件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遇到课堂上的意外又缺乏别的应对策略,教学中就会发生“卡壳”现象,从而制约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
  二、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反思与表述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与吸取他人的意见等,故在小学阶段培养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协调、合群、团结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今后教育中显示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多媒体程序要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的表述过程。
  三、过分追求形式,忽视实用价值
  信息技术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几乎无所不能,和数学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形成鲜明对比。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存在这样的误区,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而忽视教学实用价值,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材的探究,违背了使用多媒体的初衷。因此,不是多媒体用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给予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如: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思路按顺序把它写在黑板上,下课后学生还可以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记住当堂课的主要内容。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是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在学生的探索后老师再有效地引导,师生平等的交流,彼此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课件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有的教师为了按预定的顺序演示所准备的内容,课上就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的流程上来,失去了教学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没有很好的将教学内容、思想与方法有机结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灌”或“满机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或机器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