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问题学生”“一米阳光” 班主任要用细心感染学生 三年连获市教学质量一等奖 人人都是校园安全员
07版:时评·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5期  下一期
给“问题学生”“一米阳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宣 薇 发布日期:2017-06-28 14:34:48

   “问题学生”广义上是指在学习习惯、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经常容易被忽略、被冷落。但是,这些“问题学生”恰恰是最需要关爱和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给予这类学生更多正确的引导和细微关爱。给问题学生“一米阳光”,关注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领域应该关注的重心。

“问题学生”的成因
   一、亲情缺失
   当前,基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比例的持续上升,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亲情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的重视不足成为了“问题学生”的一大诱因。
   二、家庭过失
   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存在违法或者生活作风问题。这类学生在不正之风的耳濡目染之下,容易表现为内向自卑、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虽然“问题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却必须引起重视。
   三、教育缺失
   一是指在家庭交与过程中,家长忽略孩子的阶段性成长需求,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缺乏交流,因此造成了成长的“问题”。二是指父母的不良行为造成了孩子的价值观歪曲、法纪观淡薄,从而造成的不良行为。
“问题学生”管理思路
   “问题学生”就像是因为缺少阳光而发育不良的花朵,只要给于他们适当的阳光和雨露,他们就会继续茁壮成长。这个过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一、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以学生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感受他们的疑惑,体会他们的心情,理解他们的行为,尝试着与这类学生交朋友,进以研究他们心理反应对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相比一般学生,“问题学生”有着更强的自尊心,他们强硬的外表往往是为了保护自己柔弱的内心。通过尊重和引导,既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又能避免问题的恶化,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
   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赋予了学生更多对平等的追求与渴望。所以,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迫切需要把学生视为在人格、思想和感情上独立的成熟个体。在交流与教育中给他们平等的地位与机会。这种一视同仁是对他们健康心理和行为的认同,更是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尊重。我们要坚决抵制对“问题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异性对待,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更加激化“问题学生”与家庭、社会的矛盾,并最终使他们走到教育的对立面。
   三、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怀
   家庭因素是“问题学生”的一大诱因,这种现象往往在缺少关注和关怀的家庭里更为常见。一般来说,孩子成长的问题最初大多是因为缺少家庭关怀,孩子的“不听话”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所以,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爱心和关怀,从而向家长和教师敞开心扉。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易受伤害的。我们需要努力地在学习上进行辅导、生活上进行帮助、思想上进行引导,只有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有备无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