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文主题 落纸卷外万般空 心托明日何惧月照沟渠 雨落花蕊,甘苦各现 在诗中,我读懂了你
06版:文学擂台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31期  下一期
雨落花蕊,甘苦各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巢湖市第四中学高二(7)班 朱守娣 发布日期:2017-06-19 15:02:53

□辅导教师  孙白云

  执一卷诗书在手,品读古往今来的佳篇三两,自是惬意。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然而文学贵在思想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不同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为见为人。”在他看来,文品与人品未必总是一致的,甚至可能背道而驰。这种想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愈显宝贵,使人们得以思考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文章大家必然是道德楷模。但何曾有人想过,挥笔著作总比为人正直来的容易。写成一篇佳作可以凭一时灵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然而做一位良人却需要多少个日夜的沉淀与修炼。
  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文观之,高雅作品并不能体现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李绅,唐代宰相兼诗人。题为《悯农》的诗作可谓是妇孺皆知,颇有深意。但如果你因此便认为他是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俭省寡欲之人,便大错特错了。刘禹锡在参加了他府中一次宴会后写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还得到他本人的赞许,由此可见他做司空后排场大得吓人,终沦为一个奢侈无度的豪绅。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浪漫主义”诗人。曾凭一首脍炙人口的《黑眼睛》负有盛名,最后却因婚变让妻子丧生斧下。一把斧子,两具尸体,一个孤儿,再加上四位在泪水中苦度残年的老人。这是时代的悲剧:黑夜不仅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也给了一个没有健康成长环境的孩子一颗扭曲的心灵。他们纵有如此不同于俗的文章格调,却依旧难觅半点不俗之人品。这种文不称其人的反差,犹如明镜不幸遇嫫母,良砚不幸遇俗人,宝剑不幸遇庸将。实为格调之不幸也,格外讽刺而令人深思。
  面对“诗品出于人品”、“风格就是人”的论述,自是应持批判、质疑态度。宁愿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也不愿以崇尚文品之心去参透一些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大相径庭。钱钟书就曾精辟地指出:“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文以载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但却不能将二者等同而论,这才是品文的大智慧所在。
  雨水滴落在花蕊上,甘苦自会呈现,而那些文章大家也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沙里淘金”的洗礼才能真正熠熠生辉于人性的最高点。若你有心,若你有心聆听它无言的心语,你会惊讶,惊讶于他的低沉深厚。于盛夏之初,沼沼河汉之下,它不经意间用沾染了荷香的微光点亮了荒原的双眼,而你伫立在小径上,凝神眺望遥远的它。
  寻径探幽,路的尽头,是一本尘封的古籍;执卷在手,书的内核,是一颗等待历史检阅的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