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颊留香味成长
□辅导教师 范学建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食品安全,弘扬美食文化,品味生活悟成长。
中华美食教人懂养生。“民以食为天”。或许这句话与那些洗礼心灵的心灵鸡汤比起来俗了点,但不得不承认,“吃”是生而为人的头等大事。中国人不仅能吃,而且会吃,吃出美食文化。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普通人固然离不开饮食,圣人亦是如此。平民百姓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帝王也离不开饮食。且不说“食疗胜似药理”,单是饮食习惯就与养生关系密切。现在流行的“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是有科学根据的哦。小时吃饭总爱说话,妈妈常常和蔼地说:“吃饭不要说话。”问她为什么,她常会说,这是祖宗的规矩,让我们照着做就是了。后来村里博学的老先生说,这样才能长寿,康熙大帝这样做才成为寿命最长的皇帝。现在,我明白“食不语,寝不言”是几千年前孔子的教导。
中华美食教人懂尊严。孔子,人们非常熟悉,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他也是一个美食家哦。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今天读到这些文字,前面好理解,讲究卫生,满足口腹之欲。后面两句就不好理解啦。这得联系饮食与他追求的礼制。孔子周游列国时,虽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吃肉要蘸酱”的理念。孔子强调“君君臣臣”、“名不正,言不顺”、“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不仅仅是对美食的热爱,更是对自己地位的尊重,这不仅是一个渴望成就事业的士大夫的尊严,更是那个乐理崩坏的时代中守礼法者的尊严。
中华美食教人懂取舍。苏轼是文豪更是美食家:“已饥方食,未饱而止,散步逍遥,务空腹空。”有人做过统计,仅他在诗中提到的食材便多达98种。他的杰作“东坡肉”,名扬四海,妇孺皆知。这样的吃货没有因贪吃而得病,何哉?要有健康的饮食观,懂得取舍。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华美食教人懂关爱。古人享受美食带来的快感,再将快感转换成灵感,创出不朽之作。可今日的食品若是让古人品尝,恐怕带来的不是舌尖上的享受,而是胃部的疼痛了。
何也?
防腐剂、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这些非法添加剂的曝光让每个人,不,每个人的胃不经捏了一把汗,想想吃过那么多好吃的,真是有些后怕。
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重拳出击:曝光,处罚,取缔。让食品安全无忧虑。近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中华美食教人懂成长。34岁的廖艳飞的童年在穷困中苦苦挣扎,从吃不起肉的年代走来,带领村民超越贫困奔小康。
齿颊留香味成长,加强食品安全,品悟中华美食。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中华美食数是数不过来的,还是先吃再说吧。
【点评】作者紧扣关键词中华美食,食品安全,挖掘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探究其对青少年的德育作用,展示了美食中华的良好形象,富有哲理与童趣。□范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