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安徽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谈到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时,特别强调:“蚌埠医学院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了周青这样路边敢于救人的‘安徽好人’,这很难得。”
近年来,蚌埠医学院涌现出众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形成了“蚌医现象”。这不仅是该校坚持内涵发展、深化医德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蚌医人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用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了该校“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育人传统,特别在当前医患关系备受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该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情怀,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省委书记点赞救人大学生
2016年11月29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安徽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谈到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时,特别强调了蚌埠医学院,他指出蚌埠医学院人才培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蚌埠医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高,出了四个院士,这很了不起;二是服务人民健康贡献大,一次会议上,江苏省省长在与其对话中,特别提及蚌埠医学院培养的学生质量很高,在江浙很受欢迎;三是蚌埠医学院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了周青这样路边敢于救人的“安徽好人”,这很难得。
周青是该校精神医学系2013级学生。2015年10月24日,周青在安徽财经大学南门偶遇一起车祸现场,在危急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凭借着自身所学的医学知识迅速判断了伤者伤情并且及时作出处理措施,为了避免二次伤害,他用半跪悬空环抱伤者的姿势长达近20分钟,一直等到120急救车赶到。
“医者厚生,仁者爱人。在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同时,我们着力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们心里播下关心他人、厚德仁爱的种子”。该校团委副书记周静告诉记者,她曾差点加入到“好人”的队伍中。去年,她带队参加团省委组织的创青春创业大赛,在从江苏省南京市转车去芜湖市的途中,听到广播在播放有人昏倒的信息,她立刻带着学生赶了过去。“后来经过我们诊断,那人只是喝多酒了,如果真是得病了,我们肯定是第一时间参与到救助中去的”。
健全体制机制 让德育有抓手
近年来,该校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职业道德培育”、“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三个方面全面开展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工作。该校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完善学校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印发《蚌埠医学院社会实践课程化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与发展等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五老”报告团、“五老”学生社团活动指导组,并聘任教师担任兼任或兼职辅导员、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学术导师,使教书育人延伸到八小时之外,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同时,该校坚持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立足深厚的办学底蕴,注重“仁心”、“仁术”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紧紧围绕“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骨干、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为我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目标,充分利用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工作室、杏林春工作室、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室和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平台建设,着力把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方法、路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高等医学院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此外,坚持把第一课堂作为医学生职业道德通识教育的主渠道,统筹师资力量,在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素养概论》等课程和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教学中开设“医德医风与职业操守”等专题教学,提高医学生的道德认知。举办“我是医学生”职业道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演讲、手绘(鼠绘)漫画、摄影等比赛活动,收集作品569件(篇);开展“淮畔青藤大学生交流论坛”、“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辩论赛等教育活动,一时间“医学生职业道德”成为校园最热门话题之一。
一年四起好人好事被央视连续报道
“医者务须笃学精业以成仁术,医者务须修德厚生以成仁心。这句话我们每一个学生不仅知道,还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承诺”。计星胜因救人成了“名人”,他特别开心。“在这个有个别‘扶不起’现象的社会里,我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我很开心。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不能因为心里有所顾虑而对生命置之不理。作为普通人应是如此,作为医学生更应该用仁心、仁术去救死扶伤。作为时代的青年,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
在典型的引领带动下,该校不断涌现出救人典型,榜样的人群逐步增加,由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正转化为群体效应。
“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学生都是做好事不留名,等别人拿着锦旗、感谢信来找我们时,我们才知道学生又做好事了”。周静说,计星胜是被救人的女儿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一则寻人启事找出的;薛帅帅觉得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在被救人的再三请求下,留下了一个化名;精神医学系2015级学生陈杨五一放假回家救助了一名因车祸受伤的老人,学校直到收到当地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中队寄来的表扬信才知晓。
“校党委书记齐玉龙曾说过,立德树人是根本,我们的师生要有担当,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仁术、仁心都要有。精湛的医术是一名优秀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严守职业道德与操守是医务工作者自始至终不可突破的底线”。周静说,该校专门开设了“医德论坛”,邀请知名专家、优秀校友走上大讲堂、论坛,围绕“医德”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深入讨论医德培养和医学人才质量之间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抑或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到处都有蚌医人挺身而出的身影;无论是国内各类医疗卫生的紧急救援,还是组建医疗队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到处都有该校师生的大医大爱精神。由该校发出的正能量在社会上迅速传播。1982届毕业生、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玲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发现“EV71”疫情,并上报省卫生厅,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近年来,该校不断涌现出“无语良师写大爱”的好教授、“路边紧急施救晕倒老人”的好学生和“高铁站台上生死抢救”的好医生,以及“勇扶昏迷老人”、“20分钟环抱救人”和“最美列车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尤其在2015年9月至2016年四月间,先后有4起好人好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报道。
在学校官方微信上,专门开设了“好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