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 课堂上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上下同欲 杏坛在望 养成教育 让爱这样延续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2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2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阜南县杏集九年制学校 张 莉 发布日期:2017-05-24 22:07:29

  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不敬”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一、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的问题
   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生气、不发火是不可能的,但作为班主任,要以理智战胜冲动,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事件发生后,宜静不宜动,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处理“不敬”的态度,宜真不宜假, 处理“不敬”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
  当“不敬”事件发生后,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用宽容的策略来处理,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学生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的一点委屈是值得的。
  二、避免“不敬”事件发生的策略
  加强自身修养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因材施教  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的教育。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不敬”。
  勤与学生交流  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
  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
  批评学生要讲艺术  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小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使他容易接受,以便达到更佳的批评效果。再次,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