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文化立校 百年育红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苏 锐 黄 娟 发布日期:2017-05-24 21:56:16 |
芜湖市育红小学,创建于1879年。它的前身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主教会的教理小学,清末民初通称天主堂小学,由耶稣会、束罗会、天主会合办。1978年3月,学校被定为芜湖市实验小学。2006年教育均衡发展后,隶属镜湖区教育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育红小学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兴校之路:凸显文化地位,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彰显文化功能,用文化浸润学校管理;搭建多种平台,用文化激励教师成长。 该校校长孔祥明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育人,我所走过的三所学校,让我感受到它们之所以成为名校,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就是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再说所见过的香港、内地的众多名校,哪一个不是植根在浓浓的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呢?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促进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重要因素。”
凸显文化地位 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该校在发展的总体思路上,凸显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即“以浓浓的特色文化浸润校园,以科学的有效管理提升质量,以多彩的展示舞台成就师生,以凸显的特色亮点打造名校。”首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价值及其实现战略的清晰表达,并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其次,逐步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力求与时俱进,适合学校发展的特点。接着搭建多种平台,创造机会,激发师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和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深化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凸显亮点。
彰显文化功能 用文化浸润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上,该校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即实行“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制度管理是从刚性管理上予以保障的,人本管理则是从柔性管理上加以辅助,即管理中做到刚柔并济,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
据了解,该校始终遵循的是“以人为本”,是以尊重人的人格,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的管理原则上,主要遵循依法治校:一切依从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行事,时时处处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以德树人:在管理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将师德建设视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树“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为大家学习的典型。以能示人:在管理中,力求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尽可能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在各种场合展示、历练自己,为打造名师做好准备。以诚待人:在管理中,始终做到诚意相待,真切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对教师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困惑,尽心尽力地帮助。以情动人:在管理中,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用自己的真情打动教师的真情。不断地创造让人心动的“感动时刻”、“感恩时刻”。以理服人:在管理中,对待教师力求做到讲道理、讲原则。不以管理者的身份强制和压制教师,尽可能让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和支持学校的决策。
搭建多种平台 用文化激励教师成长
深化学校“名师工程”的实施,是拓展校本研训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该校先后建立健全绿影小学和育红小学“名师工程”方案,为名师的成长提供一定的机制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名师工程”的实施,也为广大优秀教师成为区级、市级名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孔校长向记者介绍:“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被动式的要我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被动发展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动力,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即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因人而异,制定适合自我条件的发展目标。当然,在目标制定前,我们会发布最底线的要求标准,即所有老师可以制定高于或平行于底线标准的专业发展目标,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将对每一位教师的达标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目标达成度高的教师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目标达成度不足的给予适度的警示和帮助,以使其在新的学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几年的实施,学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