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霍山职业学校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17-05-24 21:37:21 |
立足县情 围绕产业 聚焦脱贫 4月19日下午,霍山职业学校培训中心大楼三楼大教室座无虚席,计算机专家汪军正在给五十多名电子商务学员手把手传授网店建设、运营过程与技巧培训。台上教得认真,台下听得专注。
“以前仅仅在QQ、微信上开展交易,培训学习让我改善了包装,知晓了更多营销策略,并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小安圆’”。毕业于霍山职业学校的陈方圆上了一段时间班后,开始了“触网”,在网上她卖起了红芋干、蒿子锅巴、豆腐乳、泡菜、笋干、茶叶等霍山县地方特产。刚开始,因缺乏系统学习,网店生意并不好。“正发愁呢,得知母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就报名参加了,学习真的管用,这不,我的小店现在平均每天十几单呢。”说这话时的陈方圆笑容满面。
这仅仅是霍山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该校一直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有声有色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扶贫培训,并坚持送技上门、送教下乡,甚至把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不仅好评如潮,也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县情 举办有针对性技能培训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是著名的药材之乡,现有药园五万多亩,为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盛产各种名贵中药材。其中,作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最为世人所珍视。由于野生霍山石斛稀少,属濒危物种,其人工培植和种植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和霍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霍山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积极参与到霍山石斛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
“虽然有各类岗位培训的丰富经验,但举办霍山石斛培训对我们来说却是新课题,首先没有专业教师、没有专业教材,也没有实训场地,学员需求的信息也不知晓”。霍山职业学校副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康强坦言,刚开始简直是举步维艰。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静下心来,先后走访了霍山县石斛生产指导办公室、原产地、生产规模企业等,对从事生产的农民需求、现状及规划,对组培、训化、移栽、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了全面的了解,逐步确定了办好培训班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国内一流的专家和大师请到了霍山县。
2015年6月,第一期霍山石斛培训班开班,霍山石斛种植大户万继银、何孟华夫妇成为该班首批学员。“我高中毕业就随着父辈们搞石斛种植,可以说对石斛很精通,但这么专业的培训却改变了我,让我受益匪浅”。万继银告诉记者,是培训的专家让他突破了久拖未决的病害控制,更重要的是学习了有关石斛方面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标准。
班主任李城成透露,通过学习,仅去年万继银就成功申报了19个关于霍山石斛的发明专利,今年又申报了16个,五个已通过,其“仙斛世家”获品牌金奖,他荣膺霍山石斛野生改家种传人,省杰出创业青年,公司年产值四百多万元,并带动了更多的人科学种植石斛。
除此之外,霍山职业学校还确立了“依类设班,按需设课,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办学方向,一方面配合专业教学需要搞好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农村种植、养殖专业户不能脱产学习的实际,灵活设置学制和专业。并针对近年来该县绿色种植产业兴起的新变化,适时开办了农艺、旅游等相关专业,改变了过去固定学制的办学形式,采取短训、送课上门、送课下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农户科学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围绕产业 加快推进各种形式校企合作
李锋,安徽应流集团员工,从今年2月16日起和十多名同事一起报名参加了霍山职业学校举办的焊工培训班。
“焊工是特种作业,现在要求很严格,必须要通过专业学习拿到相关证书才能上岗”。李锋直言,过去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因缺乏系统的学习,经常会犯些低级错误,要想在安徽应流集团这样的上市公司立足,学习很有必要。
负责培训的安徽应流集团培训主管祝成告诉记者,作为霍山县本土企业,很早就与霍山职业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包括新入职员工培训、老员工岗位技能提升,还有实习实训等,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办班。目前,霍山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安徽应流集团上班的有五百多人,中层以上干部三十多人。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五洲新春旗下的安徽金越轴承有限公司也是与霍山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大型企业。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及主要技术人员大多是霍山职业学校毕业生,他们最初选址霍山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境内有这样一所好学校。他表示,公司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从今年起将全部放在霍山职业学校进行,还将在学校办冠名班,双方的合作会不断走向深入。
学生实习是学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山职业学校仅在2016年就建设各类实习实训场所四十多个,实习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该校已安排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学生分期赴县内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迎驾集团开展半工半读实践活动。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该校与安徽世林集团、中国中药霍山石斛科技有限公司、霍山新元生态农业等县内知名企业联系再建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既拓宽学生工学一体化渠道,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记者获悉,2016年,霍山职业学校培训中心就举办就业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特种作业等培训26个班次计4000人次,其中校内培训16个班次,包括电工、焊工、数控车工、计算机维修工等七个工种;送教到企业九个班次,涉及铸造、电动缝纫、竹制品加工等五个工种;送教到村一个班次。为确保培训质量,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实现学以致用的培训目标,从相关高校聘请专家教授8人、高级讲师14人。全年的培训工作在整个教师团队的精心努力下,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熟练的操作示范,完成各班教学任务,受到学员一致好评,在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抽查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意度达100%,就业技能技能培训满意度达92%,“雨露计划”培训满意度达99%。
聚焦脱贫 整合职教资源扶贫先扶智
3月28日,在霍山县东西溪乡杨三寨村村民委员会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张杰瑜正在给村民讲授关于药牡丹种植的培训课。
前后12天,张杰瑜和一位土专家江旭华分别从药牡丹种植的选地整地、种子选择与处理、苗期管理、移栽定植、施肥浇水、病虫防治、采收加工和包装销售等开展了系统的培训、辅导。
“26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参加了培训,专家们讲的很有针对性,对村民们的帮助很大”。该村党支部书记潘家政表示,上门培训不仅省去了来回时间,也免了各种开销,我们非常欢迎。
潘家政介绍,药牡丹为常用中药,以根皮入药,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每亩可收干丹皮500千克,鲜皮20元每千克,收益很不错。地处深山区的杨三寨村有些人种上了,但却对如何管理好不了解。
得知此情后,霍山职业学校培训中心联合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开展了这次送技术下乡活动。“贫困户由当地政府确定,经费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保障,整个培训由我们组织落实”。霍山职业学校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劲松介绍,现在杨三寨村种上了二十多亩药牡丹,长势喜人。在药牡丹种植培训结束后,应当地村民要求,还邀请了县茶叶办公室专家就茶叶的种植、剪枝、除草、施肥、采摘与加工制作等开展了上门培训,深受村民的欢迎。
与此同时,在霍山县漫水河中学教室里,一场由霍山职业学校培训中心联合县扶贫与移民开发局举办的中药材种植培训课在热烈展开,原本确定的40名贫困户,一下子来了90多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聂凡分别就天麻、茯苓和石斛等从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村民们提出的疑虑一一给予了答复,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给了大家,告知在种植过程中如有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问询。
从山里到山外,从田间地头到其车间,一堂堂精彩生动的知识传授,使教学双方产生强烈的共鸣,互动不断;一次次现场实践指导示范,实实在在解决了学员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和困惑。
“事实证明,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的本义,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也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他们脱贫的能力”。霍山职业学校校长王荣飞表示,将根据全县脱贫攻坚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按照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分类分期安排,加强“一户一人一技”培训,全力促进“两业”脱贫。
段俊博士进行生产指导
黄芽茶传承人衡永志讲解采摘及修剪技术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