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学校:蒙城县庄子小学 蒙城县城关七小 蒙城县城关十二小
学生记者:蒙城县庄子小学 王 玥 葛怡诺 刘海萍 刘晨曦 周兆霆 蒙城县城关七小 徐一萌 卜佳佳 陈若男 齐梓硕 王俊雅 蒙城县城关十二小 吴广立 楚碧函 曹安洁 张志妹 王 畅
指导老师 丁怀海 葛晓磊 吴 琳
在安徽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蒙城,这座美丽的小城因牛肉闻名,殊不知,早在几千年前,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
“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如何?如梦之梦。”《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驻蒙城的红领巾小记者坐不住了,他们结伴走进庄子祠。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纸冰清玉洁的清梦,在这里,学生记者们进行着一场穿越千年时空的交流,享受着一场老庄文化的传承盛宴。
庄子祠初印象
提起庄子祠,这对土生土长的学生记者们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庄子的生平,还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老庄思想,并多次带我来到庄子祠感受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995年庄子祠的第三次修建,足见蒙城人民对庄周文化的传承发扬与保护。”刘海萍一脸骄傲地向小J分享。
走进庄子祠,迎面便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记着“灋(fǎ)天贵真”四个大字。阐述了庄子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和思想。绕过石碑,一股扑面而来的清凉立刻散去了五月的炎热,这里到处是树荫,绿波荡漾,微风吹拂,一片古色古香。
第二站,我们来到逍遥堂。陈若男被庄子塑像吸引了:“他左手捻着胡须,右手握着竹筒,凝眉远眺,似思非思,很符合庄子大智若愚的性格。”
逍遥堂后面建筑群,接中轴线前后依次为梦蝶楼和南华经阁。梦蝶楼一楼的总体设计主要出自于一个典故——庄周梦蝶。在梦蝶楼大殿中央,一座大型锻铜庄子仰卧雕像,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由我国著名的雕塑专家陈连坤先生雕刻的,锻铜雕像长4.5米,高2.5米。庄子一生喜欢像鱼儿一样悠闲自在。正像易中天先生所说,庄子的一生活得精彩、充实、潇洒。也正因此,受很多人的崇拜、敬仰。
庄子和蒙城
“蒙邑原修庄子台,新祠明建市东挨。梦蝶楼上化蝶去,庄子书中记事来。典故神奇哲理蕴,先贤潇洒世情裁。古城历史叹悠久,高士逍遥雅士怀。” 学生记者曹安洁情不自禁地咏上来。可以说短短几句诗,概括了庄子的很多文化。
关于庄子和蒙城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也找到了答案。在一座朴素的照壁背面,记录着苏东坡《庄子祠堂记》全文。再往前有半块残碑,它是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蒙城东关庄子祠堂遗址,碑文文字是苏东坡亲笔书写:“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殁千余年,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竞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讲解员阿姨介绍,苏轼当时最高官至翰林学士,也就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兼秘书官,从这一点看来,也说明庄子是蒙城人,不然苏轼不会轻易允诺县令王竞的请求并写下《庄子祠堂记》,你们觉得对吗?
世人眼里的庄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学生记者当然不会满足于阿姨的绘声讲解,他们深知,要想挖掘新闻点,必须要亲自采访,没错,大家立刻展开行动。
镜头一:庄子祠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于飞阿姨
“我管理庄子祠是想要弘扬庄子文化。作为蒙城人,我有责任弘扬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向庄子学习,学习这种境界,秉持千年传承的古朴文化精髓,奔赴祖国各地学习新知识、新文化,回到家乡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蒙城。”
镜头二:游客郁叔叔
“我来这里多次了,但是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对庄子的故事和他的思想有不同的感悟,这也是我常来缅怀庄子的原因。庄子祠内碑文、书帖、景色、建筑格局真的非常棒,他是我们蒙城的骄傲。”
镜头三:游客阿姨
“我不是本地人,因崇仰庄子而来,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了解历史文化。”
镜头四:学生记者吴广立
“北宋宏修庄子祠,古祠明建郡东中。门前残碑今犹屹,铁证如山休想争。观鱼台与惠论辩,忘世之俗化真境。庄生晓梦迷蝶飞,淡泊名利逍遥在。庄子卷中载事源,典故神蕴渊远长。道家文学经久传,属我蒙邑之大荣。”
关于庄子的典故
濠上观鱼
是说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段“子非鱼”“子非我”的充满智慧的对话,表达了古人对价值观判断的无穷相对性。
庄周梦蝶
庄子喜欢白天睡觉,一睡倒便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大蝴蝶,蝴蝶在馥郁芬芳的花丛间翩翩起舞,快活极了!醒来后,还觉得两个臂膀如蝴蝶的两翅在飞动,他懵懵懂懂地看看四周,摸摸自己的脑勺,自言自语地说:“啊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真奇怪,庄周与蝴蝶怎么没有分别了呢?”这种转变说明事物的“幻化”。
鼓盆之戚
主要描述了庄子妻子去世时不悲反喜,表达了庄子尊重自然规律的豁达心态。
材与不材
通过有用之材和无用之材不同的结局,阐述了“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