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现代学徒制 培养新时期“大国工匠” 双创学院:实践育人的又一强驱动力
04版: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2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20期  下一期
双创学院:实践育人的又一强驱动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 华 发布日期:2017-05-19 14:58:50

  “双创”是时下高校最为热门的关键词之一,说起创业学院的前世今身,院长张祎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高职院校的龙头,早在2005年5月就设立了创业培训服务机构,并获得劳动部批准,成为省级创业培训服务机构;2006年12月申请合肥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获得批准,成为我省高校首个创业培训定点机构;2010年4月,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成立创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创业服务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的创业培训教育工作;2011年9月,学校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于同年11月通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验收,被授予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得财政80万元资金支持;2013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指导中心;2016年7月,学校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全面负责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服务指导等工作。
  2004年7月,学院选派五名教师参加全省首期SYB师资培训班并通过师资考核;12月,学校引进SIYB项目,在全省高校首开创业培训先河,开启学院创业培训新起点。同时,学校成立了创业领导小组,指导学院创业工作,工商系成立SIYB创业培训教研室,负责创业培训的具体工作,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研究。
  说到创新创业学院,不得不提的是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即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从2015级学生开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纳入一年级学生必修学分课程,在全部学生中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创新创业培训:为了实现对学生阶梯式创新、创业潜力的挖掘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学院二年级及以上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孵化:针对经过创新创业课程培训的学生,有创业想法的,学院积极推动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如今,学院直接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的场地超过40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另外,学校还决定建立一个四百多平方米的商贸型孵化基地,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正在有序进行。创新创业服务: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服务与支持,学院建立了创新、创业学生档案,实时追踪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展状况,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体系,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实行反馈机制,解决学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师资队伍与平台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学院聘请企业、政府、学界的知名企业家、专家与学者作为顾问,在实际运营与管理中发挥指导作用,实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孵化、创业服务指导等方面的全面、科学管理。
  学院聘请创业专家、专业教师组建专家志愿团,目前,专家志愿团由43位成员组成。组织创业导师与创业导师专家志愿团定期为学生开展“创业大讲堂”,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情况,对学生实行创业咨询诊断、导师结对帮扶和成功创业导师帮扶。
  校内通过开发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讲义、云课堂等新型特色教学模式实现网上教学、网上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启迪学生创新、创业思路。校外主要通过邀请政府、行业、学界领军人物与创业大学生进行交流,搭建学生创业资源平台。
  创新创业学院无疑扮演着实践育人的又一强驱动力,助力学院的“大思政”建设格局。
  谈到困惑和未来打算,张祎说:“创新、创业工作没有现成的模板,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之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下一步创新、创业工作的方向。”
  第一,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三全一多样”全新教育模式,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针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更加细致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
  第二,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养成教育,对学生上课做到“三必带,三要求,三目标”,以达到精细化的教学目标。
  第三,做好对未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主要还是对学生的一种创新、创业的教育,教育仍然是中心。预计到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第四,做好融入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融为一体。
  第五,强化创新、创业的根本仍旧在于“守正创新”,即“守,破,离”,实质就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守得住,守住根本,其次就需要打破常规。
  第六,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师资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