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妙处也生花 在和谐的环境中批评 小班幼儿公共午餐的观察研究 做照亮学生幸福人生的教师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1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1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问在妙处也生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天长市秦栏小学 潘文彬 发布日期:2017-05-17 15:22: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数学复习课提问的现实误区作理性分析,并提出提高提问水平的几点策略。
  一、数学复习课提问的误区
  问题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流行着这样一种时髦提问:“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你能发现什么?”等,但是由于问题没有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童言无忌,离题万里,另一边老师焦头烂额,得不到想要的数学问题,课堂陷于尴尬。
  问题缺乏选择性  课堂上老师的问题繁多,使学生陷入问题的海洋,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问题的“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表面上看课堂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却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其探索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满堂灌”成了“满堂问”。
  问题缺乏反馈性  上课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但是学生回答后,不论是语言上,还是表情上给予学生的评价反应过于简单,没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回答作具体分析,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课堂提问的评价激励太少,缺乏情感,起不到评定、反馈、激励、促进的作用。
  二、遵循提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要点,设计的提问既要无知识性错误,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应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层次性原则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度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巩固教学效果,要考虑中等学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要给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交流,驱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双边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沟通的双边活动。一方面要求教师全神贯注地介入双边活动中,通过重复、追问、更正、启发、评价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思考、去探索;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复习课提问的策略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不仅要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能提出有价值的想法。教师的提问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既不能满足于一两个好学生的回答,更不能过早地揭示矛盾,代替学生思考,起不到应有作用。
  而且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班级里,学生基础和智力层次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不要怕他们答错或浪费时间,要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在遵循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原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才能达到“问在妙处也生花”的境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