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过耳最美读书声 总盯着学生的不足之处 会忽略人的灵性
0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0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0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总盯着学生的不足之处 会忽略人的灵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实习生 陈钰 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7-04-19 10:12:51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校长李延好谈德育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把德育的种子撒向每个学生的心间,很多学校都在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找寻属于自己的德育特色。然而在特色和品牌琳琅满目的今天,合肥市十里庙小学校长李延好表示,平实,也是一种特色,扎实、高效的常规和回归本位的教育,可以构成学校的教育品牌。
  本报记者:贵校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一路走来,在珠心算、艺体教育等方面都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是合肥市德育先进集体。对于德育工作,您是怎么理解和开展的?
  李延好:德育是一所学校的“大容”,它每时每刻都在支撑着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进程和质量。传统思维下,学校德育工作者往往被称之为校园“警察”和“消防队员”,主要任务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但我觉得,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惩戒和约束,更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升华。客观地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句话并非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苛求,它反映了教育的一种状态。从跨进小学一年级起,大多数学生本无大的差距,正是我们多年的教育,一方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一方面造就了一些后进生,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我们若总盯着学生的不足之处,强制性进行控制和纠正,久而久之,德育可能会忽略人的灵性。所以,只有构建人性充盈的教育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充分享受自由,享受集体的幸福,德育才能回归人本。
  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些年来,学校在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像入学时的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国学教育、寒暑假的志愿者行动等,基本上一个月一个主题,如3月活动主题是奉献、4月活动主题是缅怀先烈、5月活动主题是感恩,通过一个个活动,做到“润物细无声”。
  本报记者:据了解,贵校有60%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弟,2012年,还接收了一批来自良山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相比较本地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可能弱一些,针对这部分学生,学校如何有针对性地教育?
  李延好:当时根据区教育体育局的统一安排,学校无条件地接纳来自良山民工子弟学校学生338人。他们的到来,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挑战。学校很重视,先后开了好几次协调会议,确定授课教师由校领导班子和党员骨干教师组成,并定下思路: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教育不比基础,只比进步,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就是好的。
  他们一进校,我们就分析了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最大的成长障碍可能是信心的缺失,看起来很刚强、大度,但实际上内心很自卑,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任何一个教育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诱发他们最原始的“叛逆本性”。为此,在正式上课前三天,为这些班开展了特殊的入学教育,从日常行为规范、人生与理想、学习方法与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并分别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开设专题讲座,现在这些学生都很阳光,少了胆怯,多了一份自信。“不比成绩比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了全校最流行的班级宣传标语。
  本报记者: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贵校是如何调动班主任积极性的?
  李延好:的确是,学生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几年,学校不断完善班主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采取激励措施,使班主任成为全体教师羡慕的岗位。当然,学校通过对这些班的科任教师专门的政治学习和其他培训活动,继续在这些班的科任教师中开展《师德规范》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要知道育人不只是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
  如果仅凭班主任的一腔热情来做,是不长久的。《小学生守则》已经颁布很多年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保障性措施,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