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好像近地无风景。其实,每个地方都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很好地研究一下这些本地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家乡主题的研学旅游系列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近几个星期来,笔者所在地区不少中小学都组织学生开展春季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目的地基本上都选择了省城及周边路程在200千米以内的大城市。笔者以为,农村中小学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可以先近后远,先利用好本地资源,然后再逐步向外地延伸扩展。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以后,省、市、县几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文件,其中对目的地的安排是:“研学旅行目的地,小学生以省内研学为主;初中生以省内和周边省份为主;高中生以境内为主,有条件可适当组织开展出境研学旅行。”
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好像近地无风景。对于单纯的旅游来说,去往外地一些风景名胜地区旅游当是极其自然的事情。而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其实是“研学+旅游”。“旅游”是方式、是载体,而“研学”是目的。研学旅行是学校课程的延伸,即旅行课程化。研学旅游的目的是“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赴远地研学旅游由于时间紧、路途远,学生长途跋涉身心疲惫,极有可能产生“只旅不学”的现象。
每个地方都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革命传统”、“传统农业”、“工业科技”、“军事科技”等,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命名了一系列研学旅行基地,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很好地研究一下这些本地资源,有计划地安排一年至三年(小学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初中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的主题研学旅游系列活动,如“家乡的农业发展”、“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的革命传统”、“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历史名人”等,围绕这些主题对学生进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爱家、爱乡、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而且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参与一些农事劳作、手工活动、野炊等,使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就近研学旅行还可以节省经费,安全性更高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