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缅怀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9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99期  下一期
特殊的缅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17-04-06 22:08:02

  3月31日,全国优秀五星级志愿者、“中国好人”王涛,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吴雄飞等近百名志愿者齐聚合肥市大蜀山革命烈士陵园和文化陵园,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识,相聚于此只因一个共同的心愿——祭奠革命先烈、缅怀逝去的“中国好人”和遗体器官捐赠者。

  “我们组织这个活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倡导文明祭祀,一个是不忘先烈、不忘‘好人’,让‘好人’精神留存。”王涛告诉记者,清明期间,为了秉承传统、告别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全民文明素质,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祭祀良好风尚,由安徽好人志愿者联合会联手众多公益组织,与道德模范、“好人”一起,用万朵菊花的文明方式,祭奠革命先烈和逝去的“中国好人”,以此表达对先烈和已故“好人”的哀思缅怀之情。
  来自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湖社区的胡正峰是该市一名“老资格”的志愿者,对于活动,他颇有感慨:“不管是烈士还是‘好人’,他们都是为祖国抛过头颅、洒过热血的,都是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出过自己一份力的,他们的事迹都是感人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传承的。作为一名志愿者,我觉得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参加这样的活动更有意义。”
  胡正峰虽然家庭不富裕,却热心公益事业,不论是在大学的校园里,还是城区的公园里,都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一份精心制作的公益传单、几张公益宣传画,东西虽少作用却不小。有人说,他走到哪里,公益宣传就到哪里。在他和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公益队伍中来。“公益是项伟大的事业,靠我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公益是项全民的事业,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做好公益,才能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上得起学,才能让我们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过得幸福。”
  为了参加活动,正在蚌埠市有事的王桂菊专程赶了回来。王桂菊是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居民,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尽心尽力呵护孩子的好妈妈,熟悉她的人都了解她为人和气、善良,而不为人知的是她还是一位拾金不昧、低调的“中国好人”。她曾经将捡到的13万元现金原封不动交还给失主而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
  “不管有多忙的事,我都会赶回来的,可能我在活动现场并不能帮什么忙,但我能亲自向先烈、向‘好人’们表达我的敬意,我要告诉他们,我们的国家现在强大了,我们的社会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社会正能量越聚越强”。王桂菊说,合肥市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宗旨,正在打造“志愿之城”,宣传好人事迹,号召市民学习“中国好人”,她希望能通过活动,激励大家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文明新风尚。
  上个月初,由省红十字会、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合肥市红十字会联合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打造志愿之城“延续生命 奉献大爱暨万人眼角膜(器官)捐献志愿宣传活动”在合肥市举行,林燕武现场签署眼角膜(器官)捐献书。3月31日,他参加活动到了大蜀山文化陵园,向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深深鞠了一躬。“器官遗体捐献是一种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行为,我很乐意参与进来,也希望通过对捐献者的缅怀,弘扬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吸引和汇聚更多自愿奉献爱心的人士加入到捐献的队伍中来。”林燕武说。
  记者了解到,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还分别前往肥西县、长丰县和合肥市庐阳区等地,凭吊王传金、张香政、丁东等“好人”。“该活动我们已经举办了五届,并将一直举办下去,将这股正能量传递开来。”王涛说。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张仲磊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