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秘书长您好,您曾经说过“只有听取儿童的声音才能更好的按照儿童的需求做工作”,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关工委公益文化中心在关爱儿童方面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国强:近15年,中国关工委一直专注着做一件事:为全国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寻找爱心家庭。2004年,第一届全国关怀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夏令营在北京开营,当时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父母已经因艾滋病离世,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创伤,对生活感到无望。如果孩子的身边缺少像准妈妈准爸爸这样的监护人,对其成长发展肯定是不利的。随后,中国关工委联合各地的教育、妇联、团委、民政等机构成立了“帮扶小组”,并与全国主流媒体进行合作,为因艾滋病致孤的儿童招募爱心家庭。主要希望这些家庭与被帮助的孩子进行结对,在结对过程中不断了解孩子,通过打电话、写信、网上聊天等形式,增加与孩子的交流,帮助解决其生活、升学中遇到的困难。
记者:对于此次培训,能否请您为我们的广大学员送上几句话?
李国强:回顾我国在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上所做的工作,可以发现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我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的广大学员能够做到三点:一要具有先行者的责任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与老师及时沟通与交流,有效提升学习的质量与品质。二要具有探索意识:在实践之中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与思路,提出更有价值的意见,为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自己宝贵的经验。三要具有传播意识:通过此次学习,把更好的经验传播出去。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柏宏权
未来教育技术将与家庭教育联系更紧密

记者:柏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的研究方向是教育信息化,作为南师大的代表参与到此次家庭教育指导职业能力的培训中来,是否意味着未来教育技术会和家庭教育联系更紧密呢?
柏宏权:我觉得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未来向家庭推广是必须的,但是如何更方便、快捷的推出,其中的一些应用技术我们还在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中。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教师由原来处于教学中心位置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则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接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和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那么进入家庭后可能会产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有一批相关职业能力的指导者,所以我觉得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还是很重要的。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晶波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记者:刘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我看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家庭教育,那么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刘晶波:专家谈不上,我只是在儿童社会学方面有所涉猎罢了。首先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联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以致出现家庭教育的失误。因此,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办公室主任朱江
普通家长也可参加培训

记者: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认证培训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朱江:专项职业能力认证制度一直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妇联、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队伍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的家长学校师资缺乏,各类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岗位的专业性不足,开展系统的认证培训工作非常必要。
记者:培训人群针对哪些人?培训对象可以有普通家长吗?
朱江:目前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幼儿园或中小学的校(园)长、教师,广大妇联系统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让他们早日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胜任力,持证上岗。其次是目前在读的师范类大学生,让他们走出校门前获得未来指导家长的能力,作为教师更不能单单具备教学的技能,尤其针对幼儿园的师资更为重要。普通家长当然可以参加培训,通过学习他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