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号:AH2016010
课题类别:校级重点课题
课题负责人:郭 勇
工作单位:庐江县乐桥镇中心小学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不断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资源,它的出现契合了网络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对传统教学有着重要辅助作用;微课主题鲜明突出,形式灵活多样,突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易于传播,易于被学生接受,掀起一股制作微课、使用微课、研究微课、推广微课的浪潮。在微课开发方面,广东佛山微课开发的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对我国其他区域微课开发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但因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性、教材不统一等原因造成不易推广,故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势在必行,这也是符合信息化时代移动学习的需求。
研究意义 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事实上,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微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对我校1000多名学生进行的“家庭信息化设备普及程度”的问卷调查中,分别对家庭电脑普及、家庭智能移动设备(泛指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普及和日常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电脑普及程度达到75%,智能移动设备普及程度达到92%。在一周的使用情况调查中,54%的学生经常使用这些设备,可见移动学习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将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自由、轻松和快乐,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微课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解决了农村小学微课资源匮乏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例如看报纸、看微信、跟同事聊天、生活问题寻求百度和Google帮助等等,都能对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将现有的课程拆分成微课视频碎片,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微课资源库,学生需要学习相应知识,可以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引擎一样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一系列索引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自己需要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的讲解只是学习知识中的一个工具,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活动。
◆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从2007年春开始,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两位老师所做的“翻转课堂”的探索,引起了美国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关注,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实践,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来。
我国微课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2014年至今微课的研究逐步进入发展阶段。
我国对微课研究比较深入的两位学者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胡铁生基于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状况,提出建设微课资源库将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李玉平认为微课是在“三小研究”背景下产生的,是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的转化,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以云平台为载体,借助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将图片、动画、图表等可视化资源融为一体,以知识点为单位,开发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资源,创设碎片化、移动化学习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微课的实践应用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融合翻转学习法,全面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同时探索出一套开放、趣味、实用于一体的微课教学模式。基于云平台下“小学语文微课”资源的筛选和设计开发;基于云平台下“小学语文微课”资源的应用策略;建立小学语文学科微课资源库。
研究内容 小学语文微课的筛选和设计开发。从微内容(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微练习等)的选择、微教学设计、微课件资源积累、思维过程展示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
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建立小学语文学科的“微课”资源库(包含微设计、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以及练习评价反馈系统)。
◆课题研究假设和创新
研究假设 如果本课题得以执行,对教师而言,就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试用阶段,对学生而言,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我校教育质量与整体发展再谱新篇。
创新之处 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有创意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因地制宜地完成一套具有区域性的适合农村小学语文的微课资源库。
利用班班通、校园网、智能终端等多种途径发布微课资源,以便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使用微课资源。
◆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已定性为庐江县小学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首先拟定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确定“小学1-6年级语文微课知识点谱系”;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时间完成微课设计研讨反馈和微课录制,同时定期召开学习型研讨活动,针对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中的理论学习;对录制的微课进行光盘试用和反馈,并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随笔;请进修学校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指导,并在网页博客上开通针对学生使用的专项试用空间,最终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研究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课题研究随笔文字性材料,对研究过程中撰写的论文要做好汇编,同时对过程性资料做好积累和整理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活动,完成预期成果,相互学习经验,共同进步。
经验总结法:对制作完成的微课及时使用,通过反馈情况做好改进,以期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和质量,并督促教师积极参加论文投稿,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专家引领法:邀请进修学校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指导,争取在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上均有所突破。
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翻阅相关书籍,不断充实研究角度和内容,丰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