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淡了 学味浓了
张文璐,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一(13)班学生。3月24日下午,她同本校一千六百多名学生一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要与同学合作拿出一份较为详实的研学报告,如果顺利的话,这次研学旅行将为她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赢得两分。
又是一年研学旅行季。日前,记者在采访多所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同合肥市一六八中学一样,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展,不仅有规定的课时,还有一定的课程要求、授课方式,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与往年相比,研学旅行的玩味淡了,学味浓了。
研学旅行学味渐浓
3月27日一早,合肥市第一中学两千一百多名高一学生分成六条线路出发,踏上了新学期的研学旅行。作为我省第一拨试水研学旅行的学校,经过11年的探索和尝试,该校目前已经探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
“研学旅行的前身是春游,2006年之前,教育部门不提倡春游,不少班就偷偷摸摸地组织学生去春游,学校知道后,综合考量,还是由学校集中组织风险更小、效果会更好,这才有了第一次春游”。该校学生处主任王东录说,后来这项活动几经发展,先后经历了休学旅行、工业游等几个阶段,才最终演变成现在的研学旅行。
王东录说,研学旅行顾名思义,研是建立在旅的前提下,旅的目的是研,所以每次研之前,学校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通过《告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旅行社协商路线,学校随队人员安排等。3月23日中午,记者在王东录的办公桌上看到厚厚一沓方案,从时间、地点、人员、课程内容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么多年,在保障安全方面,我们已经是很有经验了,最费精力的还是定每条线路的研学课题,学生去哪儿、去学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是我们最关心、最花时间的地方”。
同合肥市第一中学学生一样,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生在出发前也都拿到一份本校设计的研学课程,其中就包含着学习目标。“以前每次出发前,学生会带着任务,但大多数都是老师提出来的,现在基本上都是老师引导、学生准备”。该校办公室主任周宗宇介绍说,为了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避免走马观花,学校会花上一半的时间在研前准备工作上,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李梅,安徽万达环球国旅行知学堂教育中心副总经理,接手安徽地区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已有14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学校越来越注重研学旅行中的研,对课程设计、主题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研学旅行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了”。谈及在与学校接洽中的感受,李梅表示,以往学校的注意点是安全,反复强调路上的安全保障措施。但现在学校在强调安全的同时,会仔细询问课程主题、教育意义、教学目标等。
纷纷开设“行走的课堂”
“来少林寺不可不游塔林。长眠在这里的有寺院历代的方丈、住持和首座,也有曾经抗击倭寇、戍守边疆的功臣。他们生前于国于寺均是有大贡献者,圆寂之后英魂不灭,仍在这里护佑着少林。游塔林就像是读了一部浓缩的少林寺历史,穿行在灵塔间仿佛可以和高僧们对话,听他们讲述少林千百年来的碌碌风尘。”3月22日晚上,在结束第一天的研学旅行后,张文璐写下了白天游览河南洛阳少林寺后的体会。
与张文璐一样,很多学生在亲临实地后,很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会更加具象,更容易理解和领悟。在周宗宇看来,这就是一种收获。
据周宗宇介绍,十多年前,学校的春游基本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教师不敢放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忙完一场春游,教师疲惫不堪,成效甚微。如今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本课程后,学校、教师尝试放手,学生自主参与的成分增加,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样,在看到这一喜人变化后,合肥市教育局逐渐规范中小学研学旅行,日前印发了《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试行)》,明确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小学和初中阶段以了解和认识自然、社会为主要内容,高中阶段主要以探究和实践为主要内容。根据要求,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要求做好学生研学旅行的成效评定工作,包括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等级记录;二看学生研学的成效,研学成效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演出展示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有了这个方案,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这块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操作起来更便捷、更高效”。合肥市北城中学校长助理许超说,目前该校研学前有准备、研学中重专业、研学后有总结。“出发前,学校会通过校本课堂,以授课形式在研学旅行前一周内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制定方案,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最后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广泛动员,充分宣传”。
打破传统聘请当地名师授课
2016年3月,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一年级到六年级2500名师生进行为期两天、以“走进春天,走近自然“为主题的春日森林课堂研学活动,刷新了我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单团出行规模历史新纪录。
“马上就要开始今年的研学旅行活动了”。日前记者电话联系上该校校长聂传荣,她说,研学旅行不单纯是带着学生去玩,所以在动身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教师事先踩点、查看线路、集体备课、出导学案,这些都直接关系着学生这趟旅行的收获。“现在开展一次研学旅行基本上都是跨学科的,需要几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备课,一个地点,一个景物,学生可以用语文知识写一篇小报告,用美术功底画一幅画,用摄影技巧拍照”。
研学旅行的学味不仅体现在研前,研中同样学味浓厚。据合肥市第一中学学生处主任王东录介绍,四年前,该校就尝试联系当地中学的特级教师或高校教授给学生上课,这种类似“名家大讲堂”的授课方式颇受学生欢迎。
“去年,绍兴线设置了一个课题《鲁迅故里读鲁迅》,学校邀请了绍兴市第一中学的一位历史特级教师,让他给学生讲鲁迅的一生,因为是当地人,对鲁迅的儿时、个性、经历都很了解,讲解得非常好”。王东录说,学生反应很热烈,回来后还都津津乐道了很久。同样,武汉线从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邀请一位教授,为学生讲解楚文化;扬州南京线从南京大学请来专家,借助高校的学科优势,讲解科技创新。
在上课形式上,每所学校都尽量创新,改变过去学生被动跟团、被动接受的方式,通过探究、体验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研中热热闹闹,研后同样丰富多彩。以合肥市北城中学为例,研学后,该校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巩固研学成果,如研学旅行展板评比:积极搜集、整理旅行图片,调动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用特色展板的形式展示班级研学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并由学生处联合其他部门进行展板评比,设立奖项。研学探究报告集锦:学校规定每位学生研学归来都需撰写研学报告,记录游学感受,总结学习感悟,并制成《合肥北城中学研学旅行报告集锦》。开展研学汇报比赛:各个班推荐学生代表以PPT汇报的形式进行15分钟以内的汇报演讲,畅谈研学感受,分享研学收获,向师生传递研学力量。
对比过去春游,学生归来顶多提交一份春游日记,研学旅行的成果则更加丰富,有形成文字报告、学术论文的;有结合社团活动,开展图片成果展的;条件成熟的学校甚至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将旅行中的美食、美服直接搬到课堂。总之,鼓励学生用文字和图片将自己看到的、学到的表达出来。
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年研学旅行扬州线的学生听设计学家讲园林设计
合肥市一六八中学乌镇绍兴线学生在研学旅行途中
校长讨论
如何让研学旅行为学而行
让“研学游”不能“游”离初衷
一所学校策划、组织具有特色的研学游活动,不仅要着眼于“游”,给学生们留下人生中那些永久的、最美好的青春回忆,而且还要兼顾多元化的“学”,即要潜移默化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这才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也是亟待滋补的重要营养。
但不少学校因研学游还处于起步摸索之中,往往只以安全为根本着眼点。虽形成了相关方案、预案,但没有更多地将“游”与“学”科学地结合起来,说直白些,往往剑走偏锋,没能真正以综合体验为载体和快乐成长为目标,在游玩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上琢磨得不够,没能系统地精心规划、形成更有收益的游学课程。
□合肥市第47中学副校长 李 恒
要做到“为学而行” 而不是“只游不学”
一、首先要做到有完善的活动方案,内容具体可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避免只游不学的现象。二、在研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研学活动有机结合,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三、开设研学旅行课程,从内容、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加以完善,突出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游记、感悟之类。让研学旅行真正做到“为学而行”,而不是“只游不学”。
□合肥市滁州路小学校长 宋祥生
研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方式,它从大势所趋到常态化、多样化是改变圈养式教学的必经之路。从很多家长和教师对研学旅行还停留在出去看看、走走的观念时,我们渐渐把研学作为教学的延伸认真思考其目的,仔细策划其过程,不断反馈思考,让它更有意义。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出去,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包括出行前自己拟定个人计划、小组合作分工、活动中解决困难的意志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中的领导力。
研学旅行的评价是我们正在探索和研究的,学生对研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对研学合作单位的评价、学校对各教师和各班的评价,不再是笼统的、单一的、后置的,而是同步的、网格的、实时修正式的,最终促进活动良性发展。
□合肥市四河小学校长 方 燕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刘鸣、晓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