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要到儿子的城市里过年,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也因此一直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他所在的乡村——空气清新,食品健康,人情味浓厚,要不是这次儿子强烈要求,他是不愿意去城里的。
父亲去时带了两蛇皮袋乡下的土特产,都是他亲自种植和喂养的,这些东西让父亲感到很是自豪,儿子已好些年都不曾回家过年了,很久没吃过老家的土特产了,因此看到它们一定会很高兴的,虽然儿子叮嘱他空手去,什么都不要带。因为这种自豪感,父亲坐了五个多小时的汽车,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累。
下车后,他按照儿子在电话里交代的那样,自己去买票坐地铁,作为一家跨国大型外资企业的高官,儿子实在是没空,手头上的事情太多,即便是除夕的前一天,依然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
可很快,父亲便不得不给儿子打电话,要他来接自己,原来父亲带了几只活母鸡,过地铁安检的时候被拦了下来。安检员告诉他,现在正是禽流感高危期,活禽是不允许带入人流密集的地铁车厢里,以免传染到人。父亲不服气地说,我养了几十只鸡,天天都跟它们在一起,要是它们有禽流感,我不早就被传染到了吗?安检员说,这里是城市,不是你家。硬是把他给赶了出去。
因此,父亲只得让儿子开车去接他,当儿子到达时,才发现父亲带来了太多的东西,蔬菜、大米、猪肉、活鸡、鲫鱼、菜籽油、糙米糖……儿子皱了皱眉头。
此时外面下着雨,被雨淋湿的几只老母鸡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儿子一边埋怨父亲不该带这些东西,说家里的年货早已备齐了,一边将土特产搬进后备箱内。
到家卸货时,后备箱里有一股臭味,一检查才明白,是鸡拉屎了,昨天才刚洗的车,儿子又一次皱了皱眉。
上楼后,父亲说,把鸡放在阳台上吧,明天再杀,吃时会新鲜些。结果,鸡在阳台上扑通了一宿,第二天杀鸡时,又是鸡毛乱飞,鸡血淋了一地,吓得小孙女“哇哇”大哭,儿子的眉头这回皱得更厉害了。他说:“爸,不让你带这些东西,你偏不听,你送我们东西,不是你觉得好就送,而是我觉得好才行。”
“怎么不好了,这些都是我自己种和养的,无公害。”父亲不服气地反驳。
“好在哪里?”儿子生气地回应,“就譬如这老家的河鲫,刺多,腥味重,远没有深海鱼好吃和有营养,在外国餐桌上都很少看到。”儿子去过很多次国外,尝过世界各地的很多美食。
父亲默默地走开了,将带来的蔬菜晾到走廊上,不料,这更激起儿子对他的不满,“这些蔬菜能值几个钱,这么大老远地带来的,值得吗?而且走廊是公共通道,这要是在国外早就遭到邻居投诉了”。
“爸,我们不要永远活在过去的穷苦中,现在日子好了,我们要朝前看,你带来的这些东西,只有穷人思维才会觉得它好”。
年夜饭餐桌上,吃的是儿子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深海鱼,河鲫被无情地冷落在厨房一角,“日子好了,难道就该忘本,就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父亲在心里默想着,他感到被冷落的分明是自己。
此后几天的餐桌上,儿子摆上的菜都是很名贵的,鲍鱼、刺身……可面对这些好菜,父亲却很难提起食欲,拿筷子的手时时有些发抖。
正月初三一过,父亲便要回乡下老家了。临别时,他对儿子说,明年,你们回老家过年吧。
在回去的五个小时汽车上,父亲感觉很累。其实,他一直想对儿子说的是爸知道你看不上从老家带来的这些土特产,也不是非要你吃这些东西,爸只是想让你记起家乡的味道,好常回家看看……
去时,父亲带着两蛇皮袋的自豪;走时,怀揣的却是两蛇皮袋都装不掉的愁思。
1.请简要概括文章情节。(4分)
参考答案:乡下的父亲探望在城市里的儿子(1分),带来两蛇皮袋的土特产(1分)却招致了儿子的抵触与不满(1分),最终扫兴而归(1分)。
解析:叙事六要素中,人物与地点给一分,起因经过结果各给一分。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看,分析一下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①交通方式:父亲很少坐车,尤其不了解地铁;儿子有自己的车。
②饮食习惯:父亲认为家乡的土特产是美食,儿子认为国外的深海鱼等食品更高级。
③居住环境:父亲习惯乡村,儿子更喜欢城市。
④思维方式:父亲认为人不能忘本,儿子则认为父亲属于穷人思维。
解析: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3.标题以“两蛇皮袋的‘愁思’”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
①是文章的线索,呼应文章内容,使结构更紧密
②标题新颖,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③“愁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④利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了父亲愁思的浓烈,升华主题。
解析: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4.概括说明父亲与儿子的心情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①父亲:自豪,扫兴,失落,愁思。
②儿子:期待,无奈,忍耐,不满。
解析:意思接近即可,可以不必复述情节,但必须按照情节顺序写出关键词。
5.有人说,父亲的行为太守旧,其穷苦思维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应该淘汰。但也有人说,父亲的想法没有错,因为人不能忘本,传统的理念与生活方式不能丢弃。对此,你支持哪一种看法?为什么?(4分)
示例:
①支持第一种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去认为的好东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是落后的。新的事物终将取代旧的事物。虽然这个过程会有些迷茫甚至痛苦,但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新陈代谢的规律。
②支持第二种看法。尊重传统并非一味守旧,儿子的行为属于不尊敬父亲的表现。更何况,很多时候传统的做法有相当多的可取性,能让社会的发展更加稳定。顺应时代发展和尊重传统并不一定矛盾。
(态度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命题教师:合肥市第48中学 储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