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3.0版本参与产业扶贫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9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93期  下一期
希望工程3.0版本参与产业扶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7-03-24 10:29:11

  2016年2月26日,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作为我省首个希望公益服务中心3.0版本,其建设经验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全国推广。输血不如造血。一年来,该中心以帮扶青少年为重点,积极参与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将希望播种入户,探索、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鸡棚边盖起小洋楼

  这些天,看着新到的鸡苗长势很好,姜松放心了。“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们养殖的土鸡被端上了千余家爱心家庭的饭桌”。在鸡棚喂完鸡食,姜松径直回到楼房中。
  姜松是金寨县天堂寨镇王铺村民组村民。前些年,算是镇上典型的贫困户,住着破旧的土坯房,艰难地供养着两个女儿上学。“我们最初是通过学校摸底,将他的女儿作为爱心助学的对象”。该中心秘书长周玉梅回忆说,当时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主要是资助贫困学生上学问题。直到2011年暑假,周玉梅带领上海来的几位爱心人士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走访,“近距离看到孩子们的家庭环境,不免为他们担忧”。从那以后,如何进一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脱贫,优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了周玉梅的心头。
  该中心成立以后,金寨县的公益事业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不远千万里传播爱心。周玉梅寻找契机,开始鼓励爱心人士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结对帮扶。姜松成了首批试点产业扶贫的对象之一。
  送鸡苗、搭鸡棚、教授养殖技术,高价回收土鸡和鸡蛋……很快,姜松的养鸡规模从首批的50只扩大到了去年底的近千只。经过该中心的宣传推广,年底每只土鸡都能以高于市场价格被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抢购。如今,姜松不仅自己脱贫致富,供女儿上学,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还带动村里其他贫困家庭抱团养殖土鸡、土鸭、土鹅。
  历经一年,中心有了一份很详细的调研档案:每个家庭至贫的原因,哪些家庭有劳动力,哪些家庭适合产业扶贫,分别适合怎样的产业,等等。去年,中心成立了青年公益组织孵化基地,带动当地多个公益组织共同针对贫困学生家庭开展产业扶贫。周玉梅介绍,目前由中心发起并开展的规模化产业扶贫已达到3例,其他家庭的结对帮扶尚不够深入、系统。“考虑到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平时除了帮忙贫困户代售茶叶、野菜、鸡蛋等土特产外,中心尝试的扶贫产业仍以种养殖业为主。”

输血不如造血

  80后的周玉梅是金寨县花石乡人,也是希望工程第一批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97年,上初中的周玉梅收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爱心人士寄来的500元钱,鼓励她好好学习。因家庭经济困难,18岁时周玉梅放弃高考,前往上海市务工。凭着山里人特有的执著、奉献、勤劳和质朴,周玉梅历经艰难在大城市扎下了根。
  2008年,一次偶然的网络聊天,让她点燃了心中的梦想。“中国那么多人,一人少花10元钱,加起来可以帮多少孩子上学呀。”这句话启发了周玉梅,此后,她不断通过网络发表《爱心倡议书》,号召网友一起献爱心,并与家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对。同时,借助金寨论坛公益版版主的身份,动员全国各地的爱心团队涌入金寨县。
  该中心挂牌那天,周玉梅从团县委负责人的手中接过中心第一任秘书长的聘书。“当初因为难以摆脱家庭的贫困,我才无奈放弃了高考……”为了避免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生类似的命运,周玉梅决心通过产业扶贫,帮助更多的家庭走出贫困。
  3月19日,金寨县油坊店乡周院村举行一场公益组织社会扶贫对接会。公益组织“CEED公益学生汇”的成员们总结了2016年在该县花石乡开展夏令营活动的心得,并与学校教师、卫生室医生、学生家长、企业负责人等就如何帮助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脱贫项目展开了交流。今年,该组织计划为油坊乡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发展乡村旅游和脱贫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中心团结社会公益力量开展产业扶贫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一年来,团县委围绕该中心的各项工作,如何进一步发挥传帮带作用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团金寨县委书记朱成亮告诉记者,虽然一路走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伴随着希望工程事业的升级转型,该中心的发展必定任重道远。

做精准扶贫有效参与者

  一年前,我省首个希望公益服务中心3.0版本从金寨向全国推广。“3.0版本的创建是为了保障希望工程品牌回归创建时的初衷,实行纯粹的社会化运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勇介绍,目前最高标准的3.0版本已经实现百分百体制外人员参与,构建社会化的工作、服务、监督体系,“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该中心成立以来,突破了原有的传统公益捐助方式,推进了“一二三”(围绕一个思路,坚持两个拓展,搭好三个平台)工作法。围绕一个思路,即推进希望公益服务社会化。一年来,该中心共募集爱心款及爱心物资等公益项目总价值达一千余万元。坚持两个拓展,从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拓展,从前期的钱物捐赠向人文关怀拓展。一年来,该中心共开展公益捐助活动89次;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1610户,将原来的帮扶方式由现金扶贫逐步转移到贫困家庭的产业扶持和对学生的情感帮助。周玉梅介绍,为搭好社会公益、捐方服务、公益文化交流等三个平台,该中心成立了县青年公益组织孵化基地,吸纳五个公益组织,招募社会志愿者一千余名,并引导他们捐助四百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该中心通过该县扶贫平台,发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信息。捐助方可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自由结对资助对象。
  “就一定程度上而言,该中心是共青团社会职责的重要承担者和实践者”。采访中,曹勇表示,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之初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县级共青团工作手臂的有效延伸、工作体系的有力补充、工作群众性和社会性的有力体现。参与扶贫攻坚是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年来,该中心利用社会联系广、情况了解清、专业能力强、人员稳定性好等优势,以教育和公益两个维度有效承担了共青团的社会职责,成为社会精准扶贫的有效参与者,为县级共青团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该中心一系列工作的探索完全符合其发展愿景和工作定位,并在全国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他希望未来该中心能够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报第一版头条曾报道《金寨县打造希望工程3.0版本》

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揭牌

周玉梅将爱心和希望播种在孩子心中,温暖了贫困家庭

金寨县油坊店乡周院村举行公益组织社会扶贫对接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