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 子 花朵 禾泉夜色 用爱点亮心灯 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
16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92期  下一期
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 黄发科 发布日期:2017-03-22 13:31:35

    冬季的乡野,寒风萧瑟,色调灰黄。
    枯萎的杂草蔓延在田间小道上,密密匝匝地掩盖了人迹,却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着身子,像是打招呼,又像要让出道儿,却挪动不了脚步。煞白的稻草茬儿铺在近处的田地里,僵硬又乱糟糟的,悄无声息;只见几只黑白分明的喜鹊聚在其中寻寻觅觅,见到来人即惊慌离去,“喳喳”的叫声在寂静的旷野上异常响亮,把我的视线引入一片围墙似的杨树林,搜索出潜伏在树林后面的小村庄,但见几缕炊烟绵软悠长,慢慢集结成天上一排淡淡的云,随风流浪,流浪。
    在不远处的绿油油的麦地里,伫立着一个身着红色棉袄的“稻草人”,默默无语,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看惯了春风秋月,却又满怀期待,期望孩子们早点归来,驱散独自守候的孤独和寂寞;又像一个焦虑的孩子,期待着外出打工的父母早点回家,倾诉心中的委屈与离殇;还像满头白发的老村长,在成片落荒的土地上,执拗地坚守绿色的梦想,却赶不走满腹的忧郁和惆怅。
    留守的忧伤,像野草一样在我心中蔓延滋长。慢慢地,我走进了“稻草人”的身体里,抬头向四周瞭望,寂寞又忧伤,耳边却回响着坚守者脚步的铿锵,慢慢地,慢慢地,遐想展开了飞翔的翅膀……
    日出月落,斗转星移,我变成了母校老祠堂里的老先生,爱听钟声响亮,爱听书声琅琅。麦苗变成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听他们欢歌笑语,陪他们嬉戏玩乐,领他们在美苑漫步,看他们慢慢成长。人生最大的学问是养心大法,人间最大的温暖是捧着太阳。
    夜色深沉,古寺青灯,我悟出了修道传道的境界。尹少淳教授病中的行走,王大根教授深夜的耕作,李力加教授疲惫的奔波,李正火老师的“无墙课堂”,魏瑞江老师的“三心二意”,朱国华老师的超脱创新,李永永老师的开疆拓荒,徐军老师的博览群书……守望,酝酿出美术教育的希望。
    春夏秋冬,一网情深,我想到了中国教育新闻网桃李社区的伙伴们。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浮躁功利,而他们却静静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胸怀未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勤恳恳,笔耕不缀,“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大家都在携手传播正能量。
    仰望北斗,星星点灯,我看到了一个战士的身影。张国琳先生获得过版画界中国政府最高奖“鲁迅版画奖”,正从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汉代太学  独尊儒术》的巨幅版画创作,却乐意花费大量宝贵时间来做老师们的老师,以刀代笔,不厌其烦,将版画的火种传播到校园,传递给学生。曾经的他是保家卫国的战士,现在的他是开拓徽派版画疆土的战士,是教育战线的导师,一片丹心,功德无量。
    思绪经过畅想的洗礼,变得昂扬明亮起来——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闻泥土芬芳,看炊烟飘荡,听歌声嘹亮,我们的心情舒畅。

守望  (木刻版画)
(作品获得合肥市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绘画一等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