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类别:校级重点课题
课题负责人:顾云虎 史迎春
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开题时间:2016年10月
◆课题研究现状
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并对小学各学段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校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品质越来越高。但由于锦绣社区是农村回迁小区,家长文化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外来务工子女逐年增加,学生无阅读意识。
(2)家庭无阅读氛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正确。
(4)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5)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教师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地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意义
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省内外研究综述
省内外研究者也对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阅读能力的许多见解。从2000年至2003年,台湾全面推行“全国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并专门划拨2亿幼教经费及1亿的国教经费推动阅读。不但大量赠书给偏远学校及幼儿园,还编列预算推动亲子阅读及培训三百位种子教师,希望可以通过以上的途径和方式在三年内至少有一千所国小将阅读列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2004年4月,在香港,则通过采取网上网下阅读活动这一途径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如“全民阅读20分钟”“名人讲故事”“书与梦同行”“午间悦读”等。全港市民以个人、家庭、学校或团体名义一同参与“全城阅读20分钟”活动,共同宣扬阅读文化。
在大陆,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一年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年级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三年级目标:培养学生一般理解能力。
四年级目标:培养学生深层理解能力。
五年级目标:培养学生评价鉴赏能力。
六年级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研究内容 一年级以亲子、老师讲述、模拟游戏、情景扮演等方式进行。以绘本、童话故事等为主要书目,意在让儿童亲近阅读这件事,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老师、朋友、家人的参与就是儿童阅读的需要。所以,一年级如果单纯地丢给孩子一本书,那就等于没有阅读。
二年级是学生阅读流畅性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要为儿童阅读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要有大量的阅读时间保障,增加识字量,让他们能静下心来阅读。期间,如果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难,老师需及时提供咨询服务,确保阅读舒畅,顺利进行。阅读之后,可以开展互动,对话,结合阅读感受、体会、疑惑等全班交流,引发进一步的阅读需求,满足阅读愉悦感。
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式阅读从此开始。语文教学的中心、重心、核心,也都在中年段。培养儿童阅读的一般理解力,我们要注重文本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图文并茂,兴趣引路的原则。文本的选择力求丰富多样,越是多样化的文本,越有利于能力培养。要将家庭阅读和学科教学融合。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深层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注重文本的选择,读书笔记的摘录,能写简短的读后感,与并同伴交流读后感受。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朱自清说:“欣赏是感情的操练,可增加感情的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择读物,并把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其他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欣赏评价能力。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举办与生活和学习有关的评论,使欣赏评价活动课内外结合。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倡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个性创新”式学习。重视读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注重指导学生的应用与创新。
◆核心概念说明
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当前学习与后续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活动,阅读中智力品质的迁移,也促进了听说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阅读有利于孩子接受语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促进智力开发。
阅读能力,是指个体在阅读书面材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的稳定特征。它主要包括阅读的速度、词语与句子意义的理解、问题解答、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等要素。而形成这一能力,离不开对一些具体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阅读能力,必须以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规律为依据,明确能力培养的心理学要求,多方面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词汇量、句意整合、推理理解、归纳概括、情感理解、评价赏析、综合应用等7种成分构成。这7种成分可进一步归为认读能力、一般理解能力、深层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让学生在校处处有书看,形成师生自由阅读的良好氛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请专家对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老师的阅读指导、教学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行针对性指导。
然后,各年级对本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年级特征制定适合本年级的阅读能力提高计划。根据不同年级特点给学生制定并发放学生阅读能力报告手册,以详细记录学生的阅读生活,以及每学期的阅读能力考核等级。做好低年级绘本阅读课程的教学工作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各班每周评比阅读之星发放表扬信。每学期结束颁发阅读类奖项证书,如“故事大王”“小博士”“诵读达人”等证书。
最后,每学期的阅读能力考核请家长代表和老师共同进行。每学期开展读书节活动。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有效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每学年开展迎新年经典诵读汇报演出。
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把握阅读方法的类型,从文献中确定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问卷法:通过对家长和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目、时间、类型等。
观察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直接或间接交谈,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方法、阅读范围等)。
行动研究法:召开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经验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