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05版:圆桌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92期  下一期
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03-22 13:26:24

圆桌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0001号是《关于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提案》,第一提案人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他建议,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现的基础上,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近年来,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不断。特别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话题已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是否可行?能否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本期圆桌会议,我们邀请省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高向东,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张桂芝,铜陵市义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志愿,芜湖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学前教育教研员戴炜,合肥绿城育华玫瑰园幼儿园园长张琳共同探讨。

高向东
省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
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张桂芝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中心主任

铜陵市义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志愿

戴  炜
芜湖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
学前教育教研员

张  琳
合肥绿城育华玫瑰园幼儿园园长


话题一
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是否可行
  高向东: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可行的。首先,终身教育发展要求对所有民众提供适合的教育。即0~6岁阶段对于幼儿来说需要适合的、规范的早期教育。其次,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够为幼儿接受规范教育提供经济保障。毕竟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就是接受教育的范围与程度。第三,目前众多的幼儿不能接受规范教育,原因颇多。破解问题的强大力度源于政府的强力介入——义务教育的实施。
  张桂芝: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目标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实施中要考虑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我国幼儿园是全日制的,从早上7时到下午5时,兼具“教育”和“看护”功能,每天幼儿在园时间差不多10个小时,需要国家大量的财力投入。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普及还具有强制性,但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不适应这种性质。
  陈志愿:对于经济发展较快、学前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部分市(县、区),可以鼓励先行先试。但在全省、全国全面推行,为时尚早。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幼儿园总量仍相对不足,尤其是部分边远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入园难”问题;二是幼儿教育整体办园条件有待提升。近年来,幼儿教育整体办园条件大为改善,但幼儿看护点仍占不小份额,在部分边远区域仍担负着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责;三是幼儿教育普及水平有待提升。
  戴 炜:我觉得不太可行。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国家财力恐怕不具备实行学前三年教育全免费的可行性。二是目前的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公办、民办并举的局面,2017年我省的学前教育发展数据显示,全省民办幼儿园占到了幼儿园总数的62%,等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要想一下子改变这个格局,是很困难的。
  张 琳: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我认为是不可行的,至少目前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众所周知,当前国内学前教育大半壁江山都是民办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功不可没。如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且不说目前国家财力能否达到,就是资产清算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师资招聘管理……任何一项都不是一个政策、几个文件所能解决的。


话题二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能否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高向东: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于“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有一定的缓解。毕竟政府牵头在幼儿园建设方面会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多数地区的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和民办幼儿园建设都会在未来三年内将大大缓解入园难的问题。但是毕竟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如教师问题,这是一个短时间内不能有效解决的大问题。这需要科学认识,毕竟幼儿接受规范教育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根本解决。
  张桂芝:一旦纳入义务教育,政府必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现在“入园难”已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困难,不是因为我们周围找不到幼儿园,而是质优价廉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相对来说较少。目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均衡教育资源、提升幼儿园质量成为最关键的问题。
  陈志愿:如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我们认为基本能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主要依据:首先是为普及学前教育提供了法制保障,届时,保障子女按时按期完成学前三年教育,不仅是责任,更是法定义务;其次是为普及学前教育提供了财力保障,纳入义务教育后,各级政府必将在幼儿园各方面的经费予以充分保障;第三是为普及学前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后,政府会将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
  戴 炜:“入园难”、“入园贵”是个相对的概念。以芜湖市为例,截至2016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0.2%,也就是说,入园其实并不太难,但是入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园确实有难度,因为质优价廉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也不能完全破解这个问题,如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已经很多年了,择校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根源还是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张 琳: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我认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可以解决“入园贵”问题。“入园难”最基本的认知当是“僧多粥少”才会难入,那就要从增加幼儿园数量上入手。“入园贵”主要是目前幼儿园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这是造成“入园贵”的根本原因,如果将学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一切由政府埋单,就不存在“入园贵”了。


话题三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有哪些好的做法,或者是建议和意见
  高向东:要科学解决,不外乎幼儿园建设和教师保障。个人以为,第一,需要规范的法律体系给予保障,需要国家出台《学前教育法》,为幼儿接受规范教育提供必要的法律前提和保障。第二,地方政府的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给予法律的有效落实。第三,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必须有规范的法律和地方配套政策给予保护和支持。第四,应该在阶段时间内加大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为幼儿园建设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张桂芝:建议首先继续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科学、合理地分配好幼儿园的数量,就近解决孩子上幼儿园问题。其次是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更多的、办学质量较好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帮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标准。
  陈志愿:义安区近年来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学前教育空间布局;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学前教育发展活力;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开展综合整治,确保学前教育安全、稳定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义安区设有学前教育机构45所(个),在园幼儿6022人,教职工640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5.6%,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为98%。适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比例为87.6%,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戴  炜:一是全力推进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加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将幼儿园的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做到合理布局,积极促进民办幼儿园普惠性、低收费发展。二是注重内涵发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当前民办幼儿园由于教师准入门槛不高、待遇普遍较低、队伍总量缺乏,质量堪忧。因此,提高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让家长信服、让社会放心。
  张  琳:我认为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现实可行的办法:首先要立法,尽快制定颁布《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地位。其次要确实保障幼儿教师切身利益。这里是指所有在岗的幼儿教师,而不仅仅是公办编制的教师。同时,融汇各种资金特别是社会力量捐款,办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园所,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满足不同人群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国家如能购买或引入优秀民办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必将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特约记者盛菁、孔德洁采访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