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庐阳区探索“放心班”破解“三点半”难题
“叮叮……同学们下午好,‘放心班’时间到了,请回到对应班级。”3月16日下午3时50分,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准时响起铃声。两百多名学生分别走进事先通知过的教室。写字、看书、画画、练习萨克斯、跳舞……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有序地忙碌着。
一个小时候后,“放心班”放学,在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后,沸腾一天的校园里安静了下来。
从去年9月1日开始,合肥市庐阳区所属小学在每天下午3时半放学后启动了“放心班”工程,无偿的看护和指导那些因父母工作繁忙、放学后无人来接的学生。
学生留下来做什么
开设各类兴趣课程但不补课
学生留下来后做什么?在开设“放心班”之前,这个问号一直困扰着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校长童乃梅。经过反复商议后,学校画出了“放心班”的底线和“高压线”,底线是看护好学生,安全第一;“高压线”是绝不能把“放心班”演变成上课,不能集体为学生补缺补差。
明确了大致的方向,学校全员排班,全员上岗,每位教师轮流值班看护。“目前学校有两百多名学生是放学后留在‘放心班’的,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每个班30人左右,分成六七个班”。童乃梅说,分班后,学生可以写作业、看书,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请教教师。为了丰富“放心班”的学习生活,学校鼓励值班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开展一些科普小讲座、科学小实验,或带领学生们观看一些纪录片、爱国主义题材的红色电影。
李正飞,该校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师,也是硬笔书法爱好者,轮到他值班时,他带领学生练习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会利用教室里的‘班班通’,给学生们放一些纪录片,尽量让学生留在学校的这一个小时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该校结合城市学校少年宫课程,每周二、周四下午开办二十多门兴趣课,如足球、排球、武术、象棋、手工、剪纸、京剧、合唱等,让留校的这两百多名学生充分享受到少年宫课程的乐趣。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放学后,学校操场上都很热闹,我们的校级足球联赛正在开打,学生们可以去参加比赛,也可以去做啦啦队员,尽可能地灵活安排时间”。童乃梅说,自己有时间,基本上都会到场看看,毕竟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
合肥市育新小学一(3)班学生万雨晞的妈妈对于女儿从去年9月1日入学就赶上了“放心班”的实施,她高兴得连连说好,“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她说,女儿每天下午3时半放学后,留在学校的“放心班”里,周一参加数学兴趣班,周二参加科技兴趣班,周三、周四、周五在教室里写作业、看书,遇到难题可以随时由当班老师解疑释惑。
“放心班”仍面临挑战
教师时间被占用 学生留校比例不高
“放心班”虽然受到了众多家长的赞誉,但也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副校长张伟说,“放心班”的开设的确给学校带来不少的挑战,虽然在排班时没有一位教师说不,但这多出的一个小时看护工作,大大占用了教师们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在去年开班之初,家长一窝蜂地为孩子报名了“放心班”,四百多名学生放学后留在学校。“那段时间,每个教师的弦都是紧绷着的,感到很不适应,原本用来备课、改作业、锻炼、开展教研的时间都被挤占了”。张伟说,两个月后,学校调整“放心班”,决定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不开设“放心班”,把这部分时间留出来给教师们备课、开展教研活动。
合肥市育新小学五(3)班班主任何楠楠说,教师们都很重视,然而他们班留在“放心班”里的学生仅仅只占了18%,而去了校园周边托管班的学生却多于20%,被接回家的学生占了一半多。
“目前全校1496名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留在学校。很多家长对于启动还不到一年的‘放心班’,片面地理解就是下午3时半放学后留在班里写作业,担心看班的一个教师在学习上照顾不到自己的孩子,因此选择了放学后把孩子送到了校外的托管培训机构,这应该还是应试思想的产物,因为每一个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文化课方面落后”。合肥市育新小学校长汪宇燕真心希望所有孩子在下午3时半放学后都能够留在校园里。
张伟说,部分家长误把“放心班”等同于补习班,以为将学生留下来是上课或是补课,今年春季开学后,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微信、QQ等新媒体交流平台,跟家长反复强调“放心班”只是看护,并不是上课、补课,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将孩子放学后接回家。
□本报记者 晓 君/摄
观 点
虽然“放心班”目前运行得一切正常,但我还是有一个建议,希望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放心班”的建设中,如与社区、家长、高校联合起来,邀请他们作为志愿者,有他们的协助,“放心班”的活动可以做得更好。打个比方说,我们学校周边有很多企业、高科技园区、地震馆等,如果有志愿者协助,学校可以将“放心班”的学生带到这些园区实地参观,但现在一个“放心班”只有一位教师,考虑到安全问题,这些构想还只停留在纸上。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副校长 张 伟
“放心班”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但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则加重了担子。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不是自己班的学生,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再加上要确保每位学生在校的安全,的确责任重大。部分家长缺乏时间观念,有时天黑了都不来接孩子,希望通过媒体能呼吁家长们准时来接孩子。
此外,我们学校一直在考虑如何能有效利用校园资源,将学校颇具特色的学生社团与“放心班”结合在一起,既能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又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师资力量、财政经费、活动场地等都制约着“放心班”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想把“放心班”做出特色、做出效果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帮扶。
□合肥市双岗小学办公室副主任 黄华清
相关链接
省教育厅:中小学须规范开展课后服务
□本报记者 程榕娟
本报讯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引导各校做好和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通知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地各校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做到“六个结合”(把开展课后服务与校内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后服务与“书香校园”等专题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后服务与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后服务与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后服务与校园劳动结合起来,把课后服务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运动场、计算机房、功能教室等设施,科学安排课后服务,有效指导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禁以课后服务为名,开展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通过课后服务加重学业负担。
通知强调,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不是学校教学的必须内容,不得强制要求中小学生参加,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要把开展课后服务的有关情况向学生及家长广泛宣传,根据家长的普遍性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地开展课后服务,切实保障课后服务的安全。
各地各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制度,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压缩教学计划或正常教学时间,严禁提前放学。要坚持免费服务,严禁以任何名义收费,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开展创收,或为校外机构人员提供创收便利;要按照国家规定,尊重教师劳动,考虑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师积极性,开展好课后服务。

合肥市育新小学教师看护“放心班”的学生们。 □本报记者 晓 君/摄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放心班”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跳舞。 □本报记者 程榕娟/摄
虽然学校开设了免费的“放心班”,但仍有不少学生参加校外有偿的托管班。 □本报记者 晓 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