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无为县襄安中学高二(9)班学生,热爱生活的女孩
喜欢鲁迅,他的文字如投枪、如匕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文字的气势。喜欢写作,没有先生那样明确的目的。但文字如同我的听众、朋友、知音,在那片小天地里我可以尽情遨游,肆意挥洒汗水。深夜时,伏案写作,随意所欲地挥洒手笔墨记录我的生活。写作是记忆的重构,那些深藏在心底多年的美好青春记忆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行走于这浮华聒噪的世界上,是文学给我一片净土。我将继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将文字谱成一曲最美的青春诗歌。
辅导教师 余 涵
※ 中秋夜 ※
这是一个朦朦胧胧的夜,月亮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趁着夜光,连忙赶了回来。
虽然回得早,可爷爷、奶奶早已将园中的菜摘回来,放在大方的竹床上,鸡杀好了放在木桶里。奶奶乐呵呵地说;“孙儿,快点,我给你包了你爱吃的菱角粽,厨房柜里还有你爹爹沙场里发的月饼。”我兴奋地将美食塞得满嘴。糯米粘在嘴角处,奶奶看着我的馋样笑着说,鸡又该啄你嘴了。我和弟弟吃得不亦乐乎。她依旧是笑,笑得很欣慰,转身去她的儿子、我的父亲那儿。我们也跟着凑热闹,爷爷和父亲打理渔网,我们在一旁捣乱。他们乘船去打鱼,弟弟嚷着也要去。父亲给了我一个眼神,我心里深灰。于是便唬弟弟说河里有水猫,专抓小孩的。就这样,他吓得不再想去了。奶奶便拉我们到一旁笑着说:“听话,中午给你们做你们最爱吃的鸡腿。”就这样,我们乐呵呵地跟着她哪儿也不去了。
一会儿功夫,婶婶、姥姥两家子也来了。子孙满堂的奶奶更是乐呵呵了。男人们去河里起鱼,女人们烧饭。很多小孩开始聚集在一起玩闹,后来,我们为了奶奶是谁家的而大打出手。我大一点并且好强些,于是,蛮不讲理地嚷着让姥姥家女儿走。傲慢地说奶奶是我一个人的。我是孙女,她是外孙女。她听罢便“哇哇”大哭。我跑去奶奶那儿撒娇,问她:“你是不是我最爱的奶奶?”由于她不知情说了句“嗯”。表妹便哭得更凶了。奶奶便把她抱在怀里,就这样才歇了。
吃完午饭,我们去河里采菱角,只是因为我喜欢刚采的,蒸起来香吃起来甜,她便依我。于是,我家成了村里过节唯一一家依然在劳作的。
我最喜欢晚上。那时候因为弟弟、表妹的离开,奶奶真成了我一个人的了。把竹床搬出来,边上的桌子上摆着月饼、粽子、菱角、柿子。爷爷、奶奶邀请好多人过来一起看月亮、一起品尝美食。我们借这机会跑到邻居那儿,蹭点东西吃。邻居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意拿出来很多自家制作的美食来分享。
夜深了、静了。月亮给静谧的天空增添了一份色彩。清爽的微风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味,朦胧、柔和、宁静地吹过大地。玉盘似的满月,亲吻着人们,透过密密的树枝,把光撒向大地,在地上洒下了点点的碎银。孩童时的我喜欢在这个时候缠着奶奶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着月亮的黑影像白兔伏在一棵迎客松上的样子,我会兴奋很久。
我似乎忘了离家求学这几年聚少离多的痛苦日子,似乎忘了家里的人除了奶奶没有谁再会包菱角粽子,似乎忘了她走了,走得那么无声无息。而月饼,我再也吃不出那个味。奶奶走的那晚,我匆匆回去。我不舍得让她一个人孤单地离开,因为一个人的夜太孤独。我想能够多陪陪她,祖孙二人,依旧一盘月饼、一盘菱角、三五个粽子。只是今夜没了月亮,也没了她……
我依旧保持着每个星期五打电话回去的习惯。而打过去会出现“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Sorry……”再也没有谁给我说小时候的傻事了。今天又是中秋夜,自习结束后,我和几个同学三两句话没说完,她们就回去睡觉了。我一个人站在床边,再次看到熟悉的圆月,那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脸上。此刻,我想念我的奶奶。
※ 菊花赞 ※
夏天去了,秋天来了。秋风瑟瑟,吹拂在身上,让我感到了阵阵寒意。这时,未谢的花儿失去了往日的光辉,纷纷凋谢了。那些伫立在路边的树,叶儿没有了原有的光泽。树根边那些本是文人墨客称赞其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不知怎地也枯萎了,耷拉着脑袋。定睛看去,满目荒芜,让人惊诧——几场秋风竟将本来饱满而又丰盈的田野吹得如此瘦骨嶙峋。
然而,你会想到在这西风骤起、草木枯黄时节,有一种花会悄然开放吗?它在秋风中,在我的家乡的山脚下悄然开放了,一簇簇金黄而细碎花朵,满眼望去,真可谓“遍地黄金甲”。
家乡的野菊花从开到谢时间长达一个月。在这期间,家乡的人们正在播种麦子。正是它们在这寂寞冷清的深秋默默地陪着家乡的人们,播种下金灿灿的希望。
家乡的野菊花可谓耐寒的勇士。看,阵阵冷风吹过,它却依然精神抖擞,摇头吟唱,唱出深秋的金黄与成熟。纵然是晨霜重重,也高昂地挺着它们的头颅。它们总是那样潇洒地、笑盈盈地迎接着北风,如陈毅元帅所写的那样:“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家乡的野菊花可谓耐旱。前几天,我在田野里随意地摘了一些,将它们插在我的房间墙上,静静地欣赏它们。一周过后,我惊异地发现它的花瓣依然那样鲜艳。好奇的我折断它们,发现它的枝桠早已干枯了。它们不管环境的恶劣,却依然蓬勃盛开。别是一般风姿,这不正体现一种坚强而朴实的个性,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吗?
家乡的野菊花让人钦佩。它可谓不慕荣利、不流世俗。它坚守自我的高尚节操,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敬爱的老师们,他们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生活是清贫的,但却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著和责任给予一批又一批学生以精神食粮。面对这聒噪而繁华的世界,他们不为其所动,坚守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或许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或许他们是无名无利的。然而,他们的精神却像家乡的野菊花一样,灼灼开放于我们学生心中的田野上。
是的,家乡的野菊花,虽没有二月桃李的妩媚多姿,也没有阳春牡丹的雍容华贵,更没有苍松的挺拔秀丽。但却以不流于世俗、甘愿于奉献的精神独占百花鳌头。
我爱家乡的野菊花,爱它的高雅不俗,爱它的恬淡傲岸,爱它的不与百花争芳艳。在这清冷的时节,它用那小小的身躯点缀着秋色,填补着大自然的空白,同时默默地奉献了自己。
菊花,家乡的野菊花,你在我的心底永不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