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困”生
02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90期  下一期
我是特“困”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苏 琳 李语卓 发布日期:2017-03-20 15:23:35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是朱自清在散文《春》里面描述的春日景象。3月,正是春日正好,树木一片新绿,桃杏梨樱争奇斗艳,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因此,在春天,很多人会小小地偷会儿懒,稍稍的小憩自然是被允许的。但是,有这么一群特“困”生,他们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强大的考试压力,普遍感到睡不够,可又不敢多睡。他们就是我们的中学生群体,其中尤其以九年级、高三年级的学生为甚。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节日设立的意义在于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应该在9~10小时为好,然而在我国严格的高考、中考制度下,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每日睡5—6小时是常态,而睡眠不足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在我们关注世界睡眠日、关注青少年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最缺乏睡眠的群体就是青少年这一尴尬的现实。2017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破茧成蝶在六月之后

    早上6时,天才微微亮,抬手按下床头叮铃作响的闹钟,穿衣、洗漱、吃早饭在半个小时之内全部完成。6时半,坐到书桌前,打开英语书或是语文书、亦或是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一本,周一到周五,一天一本不重样。7时,从家中出发,走路十五分钟就到了学校,开始一天的课程。中午12时10分左右到家,吃饭,午睡,上学。晚上,7时到11时是晚自习时间。下课后回家洗漱,再看看书,等到上床睡觉时,早已是零时之后的深夜了。这是铜陵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李田秀一天的生活时间表。
    “周一到周五,晚上大概1时左右睡觉,早上6时起,中午午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吧,算下来一天能睡五个半小时到六个小时吧。”当被问到一天的睡眠时间有多少时,李田秀侧着头,伸出手指来一点一点计算着,黑眼圈已然很深,但眼神却显得很有精神的样子,坚定而有力。稍后,她补充道:“周末的话,早上会多睡半个小时,其他的时间跟平时差不多,因为还有补课、周考什么的,所以没有什么休闲的时间。”
    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白天的课程,如果老师讲的有趣还好些,如果是些枯燥的知识点的话,就会变得格外催眠。离高考时间只有百天不到,新的课程早就在上一学期就全部上完了,现在的上课就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易错的知识点,再补充一些习题讲解,难免会有些乏味。再加上没有充足的睡眠,有些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李田秀坦言,自己在课堂上会时不时地犯困,但是不会让自己就那么睡过去。“困啊,但是我的成绩还没有优秀到可以在课堂上睡觉的程度,只好早上从家里出门的时候带杯茶,如果茶没了,就会去食堂买袋速溶咖啡,教室里有饮水机,可以冲着喝。”稍微停顿了下,她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一样突然笑起来,“如果咖啡和茶都没有阻止我犯困的话,就要拜托我的同桌掐我一下,这是我们之前说好的,谁打瞌睡另一个人就可以掐她,她犯困我也会掐她的,我们会互掐的。”
    行为心理学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对于李田秀来说,每天生活模式的不断重复,从步入高三以来,睡眠不足早已成为习惯。即使每天睡眠不超过六个小时,她还是能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这么长时间了,早就习惯了”。没错,和所有其他高三学生一样,睡眠不足是备战高考必须成为习惯的事情。在交流中曾问李田秀为何不在周末的时候补补觉,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她的回答显得有理有据:“大家都没有休息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休息的时候别人并不在休息啊,还有很多人比我睡的时间更短呢,在我睡觉的时候,他们还在学习啊。”
    周六晚上是李田秀一周内唯一没有晚自习的一晚。只有周六晚上,她可以稍微松懈一下,支配自己的时间。这天晚上,她可以拥有手机一个小时,上上网看看新闻、听听音乐,享受忙里偷闲的感觉。一个小时后,她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她会选择花两个半小时以考试的模式做完一张文科综合试卷,之后再进行批改。等到批改完试卷,错题、难点被列出来,梳理则是第二天的事情了,否则通宵也是有可能的。“做卷子和批改都不是最难的,梳理知识点才是最难的,要花很多时间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还要再把重点、难点进行二次梳理,每次都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作为文科女生,数学一向是李田秀的大难。“我数学不好,每天晚上都要花很多时间做题、看解答,第二天还要问老师、问同学”。由于每天临睡前都是在做数学题,往往碰到不会的心情就会特别烦躁,即使躺在床上也不能很快入睡,这就缩短了李田秀的睡眠时间,使得她本来就不长的睡眠时间更为短小。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是李田秀贴在书桌前墙上的两句话,也是她激励自己的方式。“现在的吃苦就是破茧成蝶前的挣扎与痛苦,6月之后,就好了”。当被问及高考完的打算时,她笑得有些顽皮,“只想先好好睡个三天三夜”。不是旅行,不是上网,不是聚会,只是简单的睡觉。虽然她是以玩笑的形式说出来,但是背后的苦楚可以想象。
    在大体制下,睡眠不足是很多青少年的共性。这群特“困”生虽然没有充足的睡眠,却依然朝气蓬勃,在高考、中考这个茧里挣扎奋斗,直至破茧成蝶那一刻的到来。


努力就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已经是深夜了,抬头看看星星都已经躲进云层的怀抱中熟睡了,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大家早已在自己的梦乡里酣睡了。何一鸣房间里的灯依旧亮着,在漆黑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明亮,身为庐江县盛桥中学高三学生,何一鸣的夜晚没有特定的睡眠时间,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的复习资料,他需要在夜晚的时间里将语文、数学、英语等都复习一节,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后才能够安心地睡去。当他睡觉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深夜的2时了。简单洗漱后便赶紧倒向自己的床上,沉沉地睡过去;一直到第二天7时,再开始与前一天相似的高三生活。
    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六个小时,早上7时起床后拿起妈妈为自己准备好的早饭在路上草草解决后又开始了无声的复习大战。下课时间的短短10分钟,有的学生选择小憩一会来缓解自己睡眠不足的疲倦,何一鸣说:“课间的10分钟对于我们是一种享受了,眯一会的效果可以让自己整个上午的精神都变得特别清醒。”但何一鸣常常对于课间10分钟的安排是根据任课教师讲解了什么、自己是否弄懂了这些知识点,如果教师上课的内容自己很好地掌握了,那么就会选择小憩一会来缓解一下疲劳,精神状态不好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但是如果教师上课的内容仍旧有几个知识点没有懂,那么他就会利用课间的10分钟来继续理解知识点,不让难点留到下节课。就这样上午的四节课匆匆过去,没有一刻的放松。中午吃完饭后开始长达一个小时的午自习时间,何一鸣说:“如果今天我特别累,精神状态不好,就会选择中午的时间睡上半个小时左右,为了下午上课时的精神充沛和晚自习的好状态;如果我状态很好的话,中午就拿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是与时间赛跑的人,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转眼间过去的下午时光,他们每一个人都不知不觉。简单的晚饭后又开始了晚自习的时光,何一鸣在近三个小时的晚自习的时间里,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做数学习题,他说自己开头的状态与头脑会比较清醒,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所以一开始做自己比较薄弱的学科,效果比较好。晚自习下课的时间在10时左右,不一会教室的灯陆续关了,放学的路上的唏嘘声也渐渐弱了,大家都继续在深夜里在厚厚的资料里埋头苦干着。这时间的长短才是真正有差别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大家看不到的自己房间内的书桌上做着关于高考的最后冲刺;学校里的复习时间大家都是相同的,只有回家后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才是对于高考胜负真正的关键,何一鸣说:“我有些同学,有时候回家后甚至会通宵熬夜学习,第二天的早上一杯浓浓的速溶咖啡来唤醒整天的精神,所以大家都在努力着,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他从来不把自己睡眠不足的事情认为是高三学业的巨大压力导致的,他说自己的家人一直跟他说不管高考成绩如何,只要你努力了就好,所以自己的高考压力减轻了不少,我只要每天认真地复习、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就行了,我的睡眠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
    很多人都说高三学生是特“困”生,即使在我们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话题的今天,但这种因为升学压力而导致的尴尬现象确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何一鸣说:“作为高三学生,这种睡眠不足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只是一群怀揣着大学梦的人,为了这个梦想愿意去拼搏的人。而特‘困’生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业重、压力大,然而学业重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难以缓解的,而压力大则是主观因素大于客观因素,我们身上的无形压力有父母对于我们大学的期望,有老师对于我们的鞭笞,还有我们自己对于自己的要求。但对于这种压力怎么样处理确是自己每个人心里的事情,有些人化压力为动力,更加快速前进,有的人在这种压力下最终无力前行。”
    高三的生活大半已经过去,他们数着一天一天消失的日子过,他们追着时间的沙漏。就这样还有短短的几十天,全国的高三学生将为了自己的大学梦而踏上考场,带着数不清的岁月里夜深人静的独自苦读,带着短短课间10分钟眼皮与知识点之间战争的矛盾,带着已经疲倦的身体和心理,带着父母、教师、朋友还有自己对于自己的期待,用手里的笔默默写着高中时光里自己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的那些努力。我们往往只看到那些成功的表象:胜利的,喜悦的,这些经历我们时常与人分享;却忘记了所有的成功都是背后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辛酸的,痛苦的,这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经历,不曾与人分享。作为特“困”生这样的特定群体,每一个在成长中的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对于这样的生活时光,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独有的感受与心得,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能祝福他们在即将到来的人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