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彩虹桥” 学校房子再漂亮没好的教师还是不行 利辛县创新完善营养餐供餐管理模式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88期  下一期
学校房子再漂亮没好的教师还是不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实习生 陈钰  发布日期:2017-03-15 10:11:45

(上接第一版)
  除了这些方面,还要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补充的力度,得进人,不能长期有空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教师一个是数量不够,去的人流失很严重,特别是很多学校英语、体育、美术方面,还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特别缺失,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课,美术课、音乐课教师都很缺,但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农村学校也开这些课,但这些课怎么上呢?就是让学生们写作业,看着他们写作业,并没有去真正上这些课。我建议,支教别是一个学期或者一年,最好能够稳定下来,支教周期化:三年到六年。三年一个初中读下来了,六年一个小学读下来了,从根本上解决。
  本报记者:您在递交这份提案前做了大量的调研,跟我们说说,是怎么发现这些问题的?
  卢凌:因为我是师范学院的教师,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师范专业的,毕业以后他们的就业去向引起我的一些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愿到农村去?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农村呆了,考了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考上后却放弃编制?然后到城里考其他的工作,考公务员或者选择其他工作呢?有的学生甚至专业都不要了,去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观察、回访、去农村做一些调研,包括带学生实习的时候,都会走进农村学校,渐渐地发现,说到底还是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行,很多学校生活条件的确非常简陋,怪不得教师会流失。加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他们也需要成长、需要提升,他们长期留在农村,评职称发表文章,这些都是问题。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的条件建设问题,我觉得,如果能够加大投入的话,出台一些倾斜政策,把人留住,才能彻底改变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这个现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