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福利 性教育得从家长破除禁锢开始 评价改革为减负保驾护航 不要再排名了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88期  下一期
评价改革为减负保驾护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夏永立 发布日期:2017-03-15 10:07:40

   一轮又一轮火热的减负工作自上而下开展,学校都在教育教学的减负增效上下功夫,然而减负后学生们比以往有更多的时间回归到大自然自由玩耍,回归到家庭享受亲子时光、回归到社会参加各类角色体验了吗?很多的家长因为担心学校的这一做法会耽误孩子的学业,耽误孩子以后挤独木桥,自行安排了大量的书面作业和各类培训班,把刚刚空闲下来的业余时间一一填满。为什么学校减负了,家长却阻拦孩子们减负?其实,还是评价机制跟不上,这是减负能否落实的关键。
   减负如一个死结,我们已经喊了这么多年,但是这个死结却越减越紧。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解放,甚至没有搞清楚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真正来源。要真正减负,需要考试制度、人才培养、就业机制诸方面,有较大的变革和更多的保障。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上“动刀子”,只有找准“病灶”,切除了应试教育的“毒瘤”,才能让减负永葆青春活力。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进行了评价机制的改革和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给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福音。学生们可以在更大的学习空间里自由遨游,释放天性,快乐学习,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坚信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必将为减负保驾护航,让师生一起驶向成功的彼岸。
   以“学生发展”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尺度,以“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学生发展的状况”为基本维度和要点,旨在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体现教育发展的导向性要求,发挥评价的预见和矫正功能,促进学校规范办学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如果这种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实施,一定会成为减负顽疾的一剂良方。实现减负,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是真正“唯分数论”,不是将学生学业诊断报告单当作学生考试成绩单的“替代品”,学生一定会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的生命体。
   当然,新的教育评价机制理念要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破解减负这道方程式?我们需要努力寻找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只要坚实地走好“减负万里行”的每一步,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