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走进庐阳区
核心提示 教育是“首善庐阳”一张亮丽的名片,“十二五”期间,庐阳教育敢于“亮剑”,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敢于“断腕”,攻克了一道道“突破口”;敢出“实招”,凸显了全区教育改革的“含金量”。在教育资源配置空前优化的同时,庐阳教育凭借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创建之机,狠抓学校内涵,致力打造庐阳教育品牌的新高地,先后有22所学校被授予“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南国花园小学、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分别是已经创建成功和正在创建的学校代表。
和谐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苏 锐 朱惠惠
2009年,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以下简称“六小荣城分校”)建校时学生基本为原刘冲村、林店村当地村民子女,教职工40余人(其中10人是教师子女顶职、民师转正、临时聘用教师),整体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均不合理,学生更是来自两校整合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回迁子女。学校决定必须要尽快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师生们有归属感,培养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和谐管理
使学校成为幸福家园
和谐的管理氛围对圆满完成教育教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关键在人的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六小荣城分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教育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等分工协作,共同处理学校各项事务。实行周一班子例会制,坚持“职务就是责任”,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要求管理团队做到: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管理,人格育人。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得到提升与成长,学校成立了语文和数学两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制定成长规划,聚焦日常教学工作,边学边教边研,分享研读教材的发现与体验,交流听课、评课的收获和思考,评说读书、写作中的启发与感悟等,合作学习交流、共同研讨、互帮互促,构建新型研修文化,带动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和谐环境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优化办学理念,构建学校核心价值观,组织、引导“美丽校园”建设。
校园自然环境的营造目标是绿色、舒适、幽雅。学校通过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6年五次设计与建设,并将于2017年通过艺体综合楼的建设,统一风格与色调,形成新的和更趋完善的功能划分:教学区、办公区、游戏区、运动区、绿化区。
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目标是卫生、安全、和谐。首先,在美丽班级建设上重视文化氛围营造,张贴核心价值观宣传、学习园地、中队角、成果展示区、绿植区、黑板宣传区等,教室成为读书、学习的乐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成长的快乐。在走廊布置上体现学校的学风和培养目标,一楼为习惯养成和《弟子规》宣传,二楼为快乐学习和《论语》宣传,三楼为诚信为人和六艺宣传。在楼梯和专用室布置上张挂学生作品和专业知识的宣传画。
和谐课堂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六小荣城分校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需要,以培养荣城学子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开发“4·6·3”校本课程体系,以期实现让课程选择回归教育的原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真正内化于学生,充分发挥课程整体育人的价值,实现“让普通的学生接受不普通的教育”的育人目标。
教师是学校重要的校本资源,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不同的教学主张。传统的课程设置对教师有较多的局限,该校“4·6·3”校本课程,就是给予教师实现教育主张、个性教学的空间。34项校本课程,通过前期班主任和招募海报的宣传,给予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课程内容、特色、教师的时间,方便他们做出选择。采用走班上课的形式,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因为同样的选择而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一起学习、交流,做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可选择一门特色校本课程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国学教育竞绽放 百姓赞誉传真情
□苏 锐 朱惠惠
通讯员 钟德武
“我的孩子在这里上学真精彩!”“学生每天放学走路队时都在背古诗文,几年下来的积累不得了,孩子在这里上学我最放心。”一位家长在南国花园小学门口观察了几天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和这位家长一样,对该校经典诵读特色赞不绝口的家长也不在少数,他们最看重的是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不懈追求。
经典诵读培养良好品格
“背诵国学经典不仅仅对孩子的文学素养,更是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南国花园小学校长娄平说,在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给他们国学经典的滋养,将会受益终生。这就像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一颗种子,总有发芽、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按照学校经典诵读课程计划,学生从一年级起到小学毕业,至少能够背诵190多篇古诗文,这完全超越了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量。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素材,诵读经典诗文正是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学校坚持经典诵读10年,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而是指向更高层次,那就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经典诵读融入方方面面
“诵读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走进南国花园小学,你会发现每间教室黑板的左下角都有一个“悦读雅颂”区域,里面写着一首古诗,那是学生们一周课前、大课间和走路队时要背诵的内容。学校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将经典诵读形成了常态化。
学校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经典国学的魅力。校门旁一排整齐规范的宣传栏,刊载着校园风采和学生制作的古诗手抄报、诗配画作品。楼道上的格言和诗歌展板,每天都和学生们相伴。走进教室,墙面上更是学生根据诗意再现的画面,黑板报上有他们配合板报的主题选择抄写、创作的诗歌。楼道一角,是学生课间轻松阅读的书吧。而学校的上下课铃声更是别致,以古典乐曲配之因不同情境设计的诗文,让经典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们心间。
为了凸显经典诵读的特色建设,学校经多方考察引进了一套国学教材,并根据实际将其校本化,同时构建了“四步导诵”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每周拿出80分钟的时间,用1节大课+2节小课来保证课程实施,并且这个时间是绝对不允许挤占的。经典诵读课的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学校会通过推门听课、开展研讨沙龙等确保授课质量。
经典诵读舞出新韵味
“把古礼舞出新时代的韵味来!”从2012年到该校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娄平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进一步挖掘学校的经典诵读特色?怎样才能在国学传统中体现出新意?”经过一番酝酿和充分研究,2012年初,南国花园小学“经典教育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员属性涵盖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
众人拾柴火焰高。娄平和工作室的老师们集思广益,并坚持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学校经典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完善国学校本教材、原创经典教育仪式,举办“诗韵飘香三月天”和“金秋颂书香”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力求让吟诵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随着经典教育系列工作的相继实施,学校经典诵读特色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现在,“经典教育工作室”又酝酿着一个大胆的创意:“我们能不能原创一个经典教育仪式,让优秀的传统礼仪风范具有新时代的风韵,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决策者言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督导事务
中心主任 张亚涛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强化教育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社会家庭对教育的热切期盼。我市开展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旨在引导全市广大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面向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学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012年以来,我市本着“归口、精简、创新、实效”的原则,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创造性地设立了素质教育示范学校“1+X”评估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优化。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的评估实施,得到了全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形成了上下联动、通力协作、分工明确、广泛参与的素质教育示范校创评工作机制,广大学校创建热情高涨,全市先后有133所被授予“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欣闻《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对我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关注,不吝专版进行系列深入的宣传报道。我坚信,他们对我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所聚焦的先进典型和鲜活事例,对其他学校的创建之路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必将把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