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入园难”未必要将学前纳入义务教育 浅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8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濉溪县百善中心小学 陈绪超 发布日期:2017-03-08 18:05:19

   在语文课上做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与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分析和运用现行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一、分析课本,挖掘环境保护素材
   小学语文课文中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即使现在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素材。不过,教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蛇与庄稼》、《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这些文章具有显性,明眼人一看就可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挂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地培养与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
   但是有些教材是隐形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像埋在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挖掘。只要动脑分析,同样能使教材间接地为环境保护教育服务,如众所周知的《景阳冈》是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似乎与环境保护教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只要处理得当,同样是一篇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素材。我在上一课时,讲了一个故事:前不久,某山区兄弟俩打死了一只金钱豹,结果双双被捕入狱。其父不平地说:“历史上武松打虎成了英雄,而我的儿子打死了豹子,反倒成了阶下囚。这事太不公平了。”我要求学生展开“公平与不公平”的讨论。后来统一了意见:古时候武松打虎为民除害是英雄壮举,而现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保护珍稀动物,兄弟俩视法律为儿戏,理当绳之以法。这个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出现的是大是大非问题,通过这篇古典小说的一学一议,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教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语文教材中虽然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含着环境保护教育方面的素材,但是如果不能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巧妙渗透,一味地、单调地念“环保经”,即使有关环境保护类的教材内容再好也是枉然。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水乳交融,互相渗透,防止“两张皮”、“拉郎配”。生搬硬套地贴标签,或者声嘶力竭地喊几声口号的现象出现,把一堂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拙劣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品德课。
   课堂上要注重语文课的特点,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渗透。在教《桂林山水》时,抓住六个字不放,即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抓住了这六个字就是抓准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突出特色。然而现在漓江的水并不那么清,山也不那么秀,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一语中的:那准是污染太严重了。我接着说,如果不抓紧治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会毁于一旦,中外游人将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作为教师要分析和运用好教材,对能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不能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不能牵强附会、节外生枝。正确的态度是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认真吃透和把握教材,善于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的渗透,做到文道结合,这样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又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教育,真正做到一箭双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